3月31日,王竞成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出席研讨会。专家学者对王竞成的诗集《掩泪入心》、《一只奔跑的神兽》展开了对话与研讨。
诗人王竞成来自沂蒙山区,青年时代参军入伍,少年开始诗歌创作,转业后来到北京,继续坚持诗歌写作与诗歌编辑工作,创作诗歌千余首,出版诗集二部。
诗歌评论家吴思敬在研讨会上对王竞成的诗歌给予了中肯评价,吴思敬认为王竞成诗集《掩泪入心》四个字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凝聚着王竞成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悟出的诗歌创作规律。“掩泪入心”是要以有泪为前提的,这泪即是发自内心的真歌哭,这也是诗之所成为诗的基本质地。一句话,就是要看诗中有没有泪——那流自内心深处的真实。 王竞成提出的“掩泪入心”就正是控制情感的一种手段。“掩泪入心”的结果,使诗人避免了直白的宣泄与呼喊。源自生活的粗砺的感觉与凌厉的情绪,经过沉淀与发酵,生糙的东西转化为细腻,浮躁的东西转化为深沉,漫无节制的情绪的洪水经过控制和调节变成了汩汩流动的清泉,使诗人创作的心理氛围中充满了一种温馨的爱。“掩泪入心”式的生活与写作,讲究的是抒真情,说真话,哪怕只写一行,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如同王竞成在《小溪的情书》这首小诗中所说的:
多少年只写了一行
弯弯曲曲寄向海洋
军旅诗人峭岩在发言中指出,王竞成到目前为止,写了三首大诗:即亲情、爱情、国情。在三大领域中,都有不同凡响的笔触,都有超常的高度,无论立意和语言,都是很出色的。王竞成的诗歌有两大特色:一是人的随性自然;二是诗的神性超然。他今天呈现的面貌,足以用这两句话概括。王竞成已甩掉凡俗的外衣,进入到一个神圣的世界,诗歌的世界,他用诗歌的刻刀解剖自己,又解剖历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路标式的丰碑。长诗《燕山夜话》可看作是诗人对现实主义的一次突围。总之,王竞成的诗已抵达大智若愚的境界,是豁然朗阔的光明天地。”
诗人桑恒昌对王竞成接地气的诗歌评价,他的诗歌既有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又有先锋探索精神,是中国精神意识的再现与民族情怀的最为恰当的表达,也体现了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献身精神。
文艺理论家、诗人章闻哲认为王竞成的诗歌某种意义上既有王者的自喻,也有历史图腾印象的再现;既有古老的原始部落之动物崇拜,又有对诗歌本身的礼赞。神兽奔跑在诗的原野上,孤独、悲情,而又骄傲;浪漫、矫健,而又颓丧;既是斗争的,具体的,又是虚无的,抽象的——“神兽”经由诗人的自我指认而印证了读者对其诗的观感:这是一种带着古老、原始、神秘生命律动的语言,在现代语境里,它常常单纯地被理解为素朴,但事实上,它不仅是素朴的,而且是一种尚未化入世俗圆熟的素朴,但又是不羁而野性的,庄严而不可侮慢的,正如神兽自身可被理解的话语身份。因此,神兽正是王竞成及其诗歌精神之最精要的概括。
诗歌评论家耿建华这样评价王竞成的诗歌:王竞成的长诗“燕山夜话”中的思考是结合着燕山的历史和山水展开的,但又没局限于此,诗思空间广大,现实与历史,燕山与家乡、河流与海洋,诗中的意象随诗思的跳跃灵动起来,创造出史诗的宏大叙事。从燕国的帝王到鲁国的孔子,从燕山的白水河到大海,从云游到思乡,从绍兴到临沂,从母亲的脸到李白的月亮,哲思和情感用丰富的意象语言呈现,创造出让人触目惊心的意境。诗人李浔对王竞成诗歌的定位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阐述,“诗集《一只奔跑的神兽》中的诗是王竞成的近作。这些诗语言简洁质朴,叙述生动形象,情感线索清晰,特别是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交流真情实感,令人动容。这是一本值得读的文本。”
评论家绿岛对王竞成诗歌的理解从文本上、美学上给予了肯定:真切的表白与情感的炽热,并总是让灵动的意象的激流去冲刷意念与语言的杂质,诸多干净、纯粹、唯美的诗意表达构筑并唤醒了人性美好的向往与复甦,最大限度地让诗歌的审美回归与诗歌的本体,而诗人对于自由、独立、人性、真理乃至于博爱(真、善、美)的追求,有机地构成了王竞成诗歌思想庞大体系的坚实基础,诗人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完善着诗歌艺术与自身突围的理性的审美嬗变。
大家认为王竞成的诗歌创作进入中年创作期,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以现实主义的抒情与浪漫主义的理想情怀进入了诗歌创作的节点,在新时代文艺的星空下书写着这个时代的辉煌与诗意的美好明天。
郭运德,程湘清,丁国成、桑恒昌、耿建华,韩传录、陈显荣、傅西路、李曰军、王 玮、毛梦溪等四十余位诗人、评论家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诗歌史料研究中心、《法学名家》杂志、《黄河诗报》诗刊主办。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