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全国第一部以一个县域作家群、特别是少数民族县域作家群作为个案分析的文学批评专著——《民族作家:文化认同与生命寻根——文学湘军的江华现象》研讨会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文学评论家、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以及江华本土作家120余人出席研讨会,大家从文学、民俗学、叙事学和传播学等视角对民族文学评论与民族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江华瑶族自治县历来文学氛围浓厚,作家叶蔚林曾在此生活并创作出成名作《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蓝蓝的木兰溪》。近年来,该地涌现出以中国作协会员黄爱平、李祥红、钟二毛、帕男、陈茂智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作家和优秀作品,现有各级作协会员108名。
2018年11月,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聂茂的45万字专著《民族作家:文化认同与生命寻根——文学湘军的江华现象》出版,该书以江华瑶族作家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江华作家群进行深度剖析和中肯评价,引起学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游和平说:“举办《民族作家:文化认同与生命寻根——文学湘军的江华现象》研讨会,以聂茂教授这一研究成果为蓝本,对文学湘军的江华现象进行深度解读和探讨,对于推动湖南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承前启后、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一部专著来研究一个县域的作家群现象,应该是聂茂先生在以中国经验的历史视野和文学湘军的现实视野,多方位、多层次的比较研究后而确定下来的研究对象、路径和方法,其文学意义在于阐释了一个文学湘军境况下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样本,让我们从中把握民族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逻辑和现象与实质认识,从而推动民族文学的实践水平提高和理论创新与认同,达到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目的。”江华籍作家李祥红说,“《民族作家:文化认同与生命寻根——文学湘军的江华现象》是近年来民族文学评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
“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日益严峻的发展态势,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在电影、电视、网络和杂志等文化载体的助阵下,全球化以潮流性的思维和强势文化的姿态蚕食民族文学的话语空间,将民族文学微弱的声音覆盖,裹挟了民族文学单薄的身躯。”聂茂说,“因缘际会,我有幸来到江华,这里的青山绿水和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着我。这里的人活得纯粹,真诚,刻苦,努力。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令人动容。跟江华作家接触越多,阅读他们的作品越多,我越觉得有责任要为他们做一点什么。要站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对一个少数民族县作家们的作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阐释,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出江华作家的文化传承和汉文化的共生共融的关系。”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