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主办的《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吴思敬、任洪渊、唐晓渡、张柠、汪剑钊、树才、陈定家等学者、诗人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主持。
《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由学者谭五昌历时五年完成,据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介绍,《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出版后得到学界关注,之后还有英文版与俄文版的翻译、出版计划,他希望这套书能在国际诗歌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
研讨会开始前,主持人宣读了吉狄马加、谢冕、梁小斌三位诗人发来的贺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在贺信中说,这套作品是作者从事当代诗歌研究多年积累起来的学术成果的结晶,对当代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及海外百余位有代表性诗人的作品,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生动的文本解读。
吴思敬认为,《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将诗歌理论结合到审美鉴赏当中,重视文本解读,基于文本细读,有着诗歌鉴赏方面的意义。任洪渊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他对书中解读“北师大诗群”重要代表之一吕约的诗作《幻影》的文章进行了再解读,认为谭五昌首先抓住了“幻影”这个母词,通过层层展开词语与语言的进程,进入文本的内部空间,感受“幻影”本身变换出的多重意义,以及世界的荒诞与真实,并从中获得解放与救赎。
唐晓渡谈到,这五卷本在试图重建现代解诗学传统,不论是诗歌解读还是诗歌写作,传统将会成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奥源,成为我们再出发的强大动力。他建议五卷本可以增加一些专业性的讲解。树才建议,解读一个诗人诗歌生命构成的时候,要敢于揭示他身上的矛盾性,凸显诗歌创造本身的张力。
张柠认为,大学是人文教育最重要的试验地,人文教育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文学,是诗歌的教学。母语是一个种子,会在学生心里生根、开花、结果。北师大一直有诗歌传统,谭五昌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开设当代诗歌研究课程,在诗歌讲授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五卷本是诗歌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