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乡村阅读守望者

2019-04-24 21:24:52 新华社 

乡村阅读守望者

“谷雨书香”乡村图书馆创办者张治英正在整理图书馆的书。

新华社银川4月24日电(记者艾福梅)张玉晨借《甲骨揭秘》、高兴旭借《哈佛家训》……唐荣尧在朋友圈晒出孩子们用稚嫩笔迹写的借书记录卡和他们读书的照片,并写道:“办好乡村图书馆,让书香顽强而孤独地绽放于村。”

今年49岁的唐荣尧是位于中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作家,他刚出的新书《西夏陵——王朝的见证》,备受追捧。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除了写作,他最爱干的事就是四处找书。

唐荣尧自嘲属于“脸皮比较厚”的人。“我经常发朋友圈,就是借此提醒朋友们该做善事了,因为做一件好事容易,形成习惯难。我最希望的状态就是过一段时间就有人主动捐书。”他说。

前不久,他回了一趟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双龙乡义和村的老家,随同的还有数百本书。那里有他牵挂的年近八旬的母亲和名为“谷雨书香”的乡村书屋。

乡村阅读守望者

孩子们正在“谷雨书香”乡村图书馆看书。

“‘谷雨书香’是我母亲取的,意为‘雨生百谷,书生百智’,她交给我的唯一任务就是多找书。”唐荣尧说。

唐荣尧的母亲张治英出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小时候靠着偷偷倒卖家里的杏子来换取纸、笔,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向父母哭闹,假期里尽力帮家人干农活,读完了小学、初中。因为有文化、会打算盘,她曾当过小学教师和生产队会计。

吃过求学的苦,方知读书的重要。“我们这个地方太穷了,我就想办一个图书馆,让孩子们空闲时能有地方看书,将来出更多人才。”张治英说。

1994年,她在自己家腾出一间靠大门的房子,做了书架,办起乡村图书馆。慢慢地,“谷雨书香”里的书逐渐多了起来,去看书的农民和孩子也多了起来,小小的书屋成为村里一道另类风景。

2012年夏天,张治英生病住院,身体大不如前,不得不“遵循”儿子的建议,忍痛将近4000册书捐给当地小学图书馆,搬到城里生活。

“我们都以为这次母亲能在城里养老了,可是2014年她受邀参加中国民间图书馆论坛,看到有90多岁的老人依然坚守在乡村办图书馆,她就坐不住了。”唐荣尧说。

2014年,再回到老家的张治英粉刷了房子,擦拭干净书架,重新办起书屋。“我现在又有3000多册书了,还从村里孩子中选了一个小馆长,只要村里孩子想来看书,我们就打开大门。”张治英说。

“谷雨书香”是母亲的一切,但对于唐荣尧来说却只是“十分之一”。这些年,他先后在宁夏、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地援建10个乡村图书馆,让不少农民、牧民、学生受益。

在唐荣尧眼中,宁夏灵武市农村妇女陈凤霞是一个“爱书爱到骨子里”的女人。所以,当听到她想办一个书屋时,唐荣尧毫不犹豫地四处帮忙募捐书,一次次地拉到她家里。

如今,因为身体和家庭原因,陈凤霞的乡村图书馆关门了,但村里的孩子都知道她家里书多,仍经常来借。“孩子们只要找来,我就让他们拿。”陈凤霞说。

乡村阅读守望者

“谷雨书香”乡村图书馆创办者张治英和经常来阅读的孩子合影。

唐荣尧有个习惯,经他手送到各个乡村图书馆的书,他一定要“审查”清楚。“乡村图书馆有其特殊性,书不能太高雅,也不能低俗,一定要合适。”他说。

这些年,各级政府投资在乡村办起越来越多的农村书屋,电脑、手机也带动电子阅读在农村地区普及,因此,来“谷雨书香”等私人乡村图书馆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对此,唐荣尧并未退缩,仍是一如既往地募集书、送书。

“书不是消耗品,放在那里总会等来自己的主人。而我就想做一个坚守者,哪怕还有一个孩子在阅读,也要把这把‘火’守住。”唐荣尧说。

张治英说,越来越多村里孩子上城里读书,周末来读书的孩子有时有20多个,有时只有10多个,但她会坚持下去。

“我已经老了,也没有什么需求,替孩子们守住这个书屋,就是对我们这个村最大的贡献。”她说。(图片均由唐荣尧提供)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