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中伊作家以文会友,他们说——“广泛的交流会为中伊两国带来繁荣”

2019-04-28 19:05:18 网络

来到德黑兰的这几天,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波斯语教研室主任的于桂丽,因为要承担多场重要活动的翻译工作,常常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但每次能来伊朗,又是她心中十分期待的,因为她又能见到自己的波斯语“领路人”,对待自己像女儿一般的老师苏图德。

在当地时间4月24日下午于德黑兰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举办的中伊作家交流座谈会上,见到彼此的两人显得十分欣喜。已经80多岁高龄的苏图德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他曾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鸿年、曾延生、叶奕良3位教授有着长达25年的合作,他们共同为《波斯语汉语词典》的编写奉献了各自的智慧。

伊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歌国度,菲尔多西、萨迪、莫拉维和哈菲兹等著名诗人屹立于波斯文坛之上。作家和出版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到了言必提诗的程度。座谈会上,苏图德委托伊朗青年汉学家、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学中文系主任孟娜朗诵了他献给3位中国合作伙伴的诗歌。诵读间,中伊友谊的传承在两代汉学家之间完成。

于桂丽将这首诗的中文翻译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其中的几句是:尽管我已两鬓斑白,双手颤抖,仍不由想起,好青春时光。善良是我们心灵的标记,真诚是我们友谊的记忆……

中伊人民以心相交,从苏图德回忆过去的诗歌中能够体现,也能从伊朗诗人的作品中找寻。伊朗丹尼什·奈格出版社社长默罕默德·雷扎·哈塔米说,伊朗有一位诗人,他在一首诗歌中专门对中国绘画艺术表示赞许:“如果你要看到情人的面貌,就要去找中国的画家,他会给你描绘得清楚。”

事实上,中伊两国作为拥有灿烂文明的国家,文学的交流源远流长。“文学诠释的是历史,也是心灵和智慧的表达。”德黑兰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院长阿里雷扎·威利普尔说道。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用阿尔卑斯山发现的冰人“奥兹”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交流的重要性。“‘奥兹’身上不同材质的穿戴和工具,显然是他从其他人手中交换而来的,可以说,人类文明就是从交换开始的。用小麦换玉米,我没有小麦了,这是物质的交换,而把我的思想给你的时候,我的思想还在,这就是精神的交流。”

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曹文轩总会想起童年时阅读《一千零一夜》给自己带来的触动。在他看来,当人们彼此思想发生交流的时候,繁荣发展由此产生。“文学的交流显然是精神的交流。中伊两国需要更加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一定会为两个国家带来繁荣。”

座谈会上,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赵丽宏用中文,孟娜用波斯文分别朗诵了赵丽宏的《我的影子》,当两种语言从会议室传出,两国文学与文化再一次实现了交流与碰撞。

儿童文学作家薛涛的《河对岸》曾输出多语种版权。本届德黑兰国际书展上,由伊朗丹尼什·奈格出版社出版的波斯语版正式与读者见面。薛涛表示,自己的作品能够与包括伊朗在内的其他国家读者见面,让他实现了儿时想要周游世界的梦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走得更远,也希望更多的伊朗文学作品能够来到中国。

以文会友,以心相交。当代小说家麦家用“大”和“小”诠释了文学与心灵的关系。“文学能让世界变小,也能让我们自己长大。所以不管是文学翻译的滋味,还是文学创作的滋味,都是长大的滋味,尤其是内心长大的滋味。”麦家表示,当内心长大到能把世界都装进去,中伊两国的交流自然也就走进了心里。

“小时候我觉得中国是神秘的国度,内心特别向往。来到中国,不觉是在外地,而是身处故乡。”伊朗作家、音乐家阿里·巴亚尼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中国特殊的情感。他认为,文学与艺术是推动人类文明文化前进的动力,希望中国和伊朗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作品,两国友谊能够万古长青。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