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末,诗人都与梨花有个约定。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又相聚山西省原平市,参加第十一届梨花诗歌艺术节。诗人们除了围绕梨花进行创作外,还会组织各种诗歌论坛。
“当代农夫曲韵娇,放下犁锄挥兔毫。”在原平,诗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朝云、晚霞、种瓜、采豆……乡村的风景和村民最朴实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原平人笔下的素材。
古往今来,原平的诗歌基因源远流长。在西汉到明清的这段历史长河中,中国第一位女辞赋家班婕妤、中国山水诗的先行者慧远大师生于原平,隋代著名诗僧王梵志、清代文坛的杰出人物武访畴等一批诗人在原平树立了诗歌的丰碑。近现代以来,原平的诗歌创作方兴未艾,著名爱国将领、革命诗人续范亭,文学翻译家李毓珍,成为这一时期在全国影响较大的诗人。
20世纪50年代以叙事长诗《刘胡兰》享誉全国的诗人李冰,70年代以贾宣生等人为代表的诗人群体,80年代雷霆、赵泽亭、赵孟田等人创办的超超主义诗歌流派在全国有一定影响。90年代以后,原平诗歌更上一层楼,金所军、高寒、梅生、韩玉光、麻小燕等原平籍诗人以各具特色的诗歌登上当代诗坛,走进赵树理文学奖,走进诗刊社的“青春诗会”,形成了几代诗人合力前行的繁荣局面。
与此同时,原平市诗歌学会、红门书院写作营、原平市诗词协会、原平农民散曲社、原平老年新闻文化学会等诗歌团体,构建了原平现代新诗、格律诗词、散曲三足鼎立的繁荣局面。
2009年,原平将市花梨花和诗歌艺术结合起来,举办了首届梨花诗歌艺术节。如今,连续11年的梨花诗歌艺术节,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景观。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几百位全国知名诗人来到原平,参与这一诗歌盛会,进行诗歌创作交流。
诗人总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拥有一颗不老的心。如果说,节奏与韵律构成了诗的重力,那么,这个时代就是诗意的重力。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诗歌的传播插上了翅膀。诗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诗歌论坛等媒介随时随地发布作品,传播范围广、速度快。
对于诗歌与网络的关系,当代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兼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卫认为,古人在石壁上写诗,就是今人在发微博。不同的是,古人要到石壁所在处才能欣赏到诗歌,而今人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欣赏。
大卫经常将自己写的诗句发到微博上,与网友“好诗共欣赏”。大卫表示,以前发表诗歌的渠道比较少,要在诗歌杂志上发表,门槛比较高。而在网络上,人人都有发表的机会。同时他也指出,在人人都可以是诗人的时代,对诗人的要求更高,因为如果你写得不出众,就会被湮没。
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色堇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的诗歌活动。
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的各种主题诗歌采风活动,诗歌小镇、诗歌创作基地等场所的先后落成,各种诗歌大赛的层出不穷,让诗人们每天都忙着“飞来飞去”。
诗人们的创作状态也在发生改变,三色堇说:“诗歌创作不能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是应该接近自然,应该是诗歌来‘找’诗人,进而激发创作灵感。”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加快,以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倡,诗人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更多热爱诗歌的人也纷纷拿起手中的笔,读诗听诗念诗者处处可见,诗歌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夫妻同写诗”“母女共吟咏”“姑嫂论高低”“父子打擂台”,原平诗歌的普及度足以证明,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
原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艺师王建峰,是原平市诗歌学会的会员,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爱上了诗歌。王建峰常常将生活中的感触用诗歌来表达,他说写诗让生活更有意义,陶冶了情操,看事看物换了角度。没有诗歌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有了诗歌,要想表达我想你,可以说: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原平市文联副主席、红门书院创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玉光说:“诗歌对于生活,就如同风筝对于天空,让我们突然看见自己隐藏的翅膀,并借以接近了生活的高处。”
在大卫眼里,每个孩子也都是诗人。他列举了孩子们写的诗歌:太阳卡在树杈上了;铅笔在纸上蹭痒痒,蹭出一个一个字……他认为,诗人更应该向孩子学习,孩子开口就是诗歌。反过来,再通过阅读诗歌增加孩子的想象力,发挥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将是优秀的诗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有时比知识还重要。中国要想培育更多的知名诗人,就应该让孩子们多读经典诗歌,多读增加孩子想象力的诗歌,发挥孩子的天真可爱在诗歌中的作用。
大卫说,每个时代,李白少有,但肯定存在。在这个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孕育李白的土壤会越来越多,诗歌会越来越受到尊重。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