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站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崔明亮一伙年轻人听到轰鸣的火车声,呐喊着,疯狂奔去。他们最终没看到火车。崔明亮们站在铁轨上,面色茫然地望着远方。这个场景,深深令人感动。这是电影的力量,更是文学的力量。
5月9日下午,由贾樟柯发起的首届吕梁文学季在吕梁汾阳市贾家庄拉开帷幕。开幕日活动精彩纷呈,余华、阿来、格非、欧阳江河等文学大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媒体记者以及现场千余名观众共同见证了吕梁文学季的开启。
首届吕梁文学季由贾樟柯艺术中心主办,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欧阳江河担任文学总监,是汇集众多作家文学爱好者的盛大文学活动。在八天时间内,吕梁文学季将围绕特定主题,在贾家庄举行包括大家演讲、学术对话、校园日、写作工作坊、朗读会及电影交流放映、艺术展览、图书市集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吕梁文学季致力于将文学与阅读氛围带入大众乡居生活,搭建文学家与读者之间、文学家之间、文学家与批评家和出版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凝聚当代中国经典文学和新生代文学的力量。据悉,本次文学季以汾阳贾家庄为主会场,以黄河边的临县碛口古镇为分会场。吕梁的地图将被文学的火炬渐次点亮,文学季将成为宣传吕梁的窗口。
首届吕梁文学季开幕式现场
吕梁与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吕梁文学季主席李正印在开幕式上说,在唐代,从乡村出发的写作就在吕梁烙下深刻的印记,著名诗人杜牧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名句。吕梁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产生过由马烽、西戎合著、反映军民团结战斗的著名革命文学作品《吕梁英雄传》。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曾在贾家庄体验生活,创作出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正印表示,举办吕梁文学季是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推动吕梁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将对繁荣乡村文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欧阳江河向大家介绍了文学季终审评审团的七位成员,分别是评论家李敬泽,著名作家阿来、格非、韩少功、苏童,诗人西川,艺术家徐冰。他说,这些文学名家来到贾家庄,将与读者交流对文学、乡村、时间的思考。希望把文学和乡村的相遇,变成一个真正的节日。他认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本质上还是一种回归。文学走出乡村,走向世界,最后还要回归乡村;文学写作还是会围绕“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些永恒的问题。
作家阿来在开幕式上
阿来在开幕式上说:“吕梁文学季的主题是从乡村出发的写作,出发去哪?世界发展到今天,乡村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也对文学形成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接下来几天我们会探讨当今的乡村文学,从乡村出发后,接下来会去往何处。”阿来表示,虽然这对作家们的写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
作家余华在开幕式现场
作为吕梁文学季顾问团代表,作家余华惊喜亮相开幕式,幽默畅谈自己对吕梁文学季的直观感受:“我们来到这里,就好比当年勃拉姆斯去了舒曼在农村的房子的那一刻,在这里,无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是勃拉姆斯。”
由文学名家、电影人和当地群众朗诵的山西作家作品选段朗读会,将开幕式推向高潮。这些作品书写三晋大地,赞美黄河故里,表达出对故土、对乡村、对黄河的深切的挚爱,包括韩石山的《记忆里,那一丛丛的绿》、张锐锋的《南风历史残片》、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吕新《下弦月》、葛水平的《白云生处》、王祥夫的《清光》、曹乃谦的 《最后的村庄》、李锐的《厚土》、蒋韵的《心爱的树》、田东照的《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张石山的《表里山河的魅力》和刘慈欣的《乡村教师》。
欧阳江河朗诵
作家马烽女儿段惠芳朗诵
贾家庄中学学生朗诵
贾樟柯在开幕式现场
吕梁文学季创始人贾樟柯在开幕式上说,发起首届吕梁文学季,就是希望乡民们有一个谈论文学的地方,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阅读、聆听大家声音的平台。乡村是文学创作永恒的母题,而大地是写作无名的稿纸。谈到故乡,贾樟柯说,离开故乡,才能了解故乡。其实,一个人不可能真正离开故乡,即便你不回故乡,故乡也一直在你心里,在你的创作里,在你的情感深处,一直伴随着你。汾阳,贾樟柯出生的这片厚土,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灵感。而故乡,一直是贾樟柯电影的创作母题。在开幕式上,贾樟柯还透露,将开拍纪录片《一个村庄的文学》。
从乡村出发,又回到乡村。贾樟柯深情坦言:“我二十一岁离家远行,除了妈妈给我整理的行李,还有几本小说,还有一个电影梦。如今,快50岁了,回到故乡,我把电影和文学带回来。” 对于贾樟柯来说,不管是电影的一格一格呈现,还是文学的一笔一捺书写,都是在对抗时光和遗忘,都是在记录这片黄土地上发生的事情,记录那些鲜活的面孔和可爱的灵魂。
(摄影照片由吕梁文学季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