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秋,鲁迅最后一次回北平探母,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有着深沉感情的母子二人缘何四年之中再没有机会见上一面?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母亲大人膝下》这本书信集中,揭秘了这一原因。
鲁迅母亲
放弃南下计划
据这本新书的责任编辑申永霞介绍,原来在1935年5月25日,周海婴给奶奶鲁瑞写信,知晓北平的奶奶要来上海。“奶奶最终来了没有呢?答案是:没有。在鲁迅致母亲信中,我们知道此行最终没有成行的原因,是因为老太太的胃病犯了,医生恐其年事已高,不便长途远行。因此,鲁迅母亲放弃了南下计划。”申永霞说,鲁老太太怎么也料想不到,她放弃的这次行程,实际是失去了最后一次和儿子鲁迅相见的机会。
鲁迅定居上海后,曾两次专程回北平探母,时间分别是1929年5月中旬和1932年秋。两次回北平的原因,都是因为母亲生病。由此可知,1935年3月鲁瑞盘算来上海时,母子二人已经两年多没见面了。鲁迅于1936年10月辞世。“可以想见,如果鲁迅母亲当年上海之行成功,这将对母子是多么大的安慰。”申永霞说道。
申永霞说道,她在编辑书信时发现,此行没能成功,日后也成为鲁老太太最难以释怀的遗憾。儿媳许广平此后很多年也为此事发出深重叹息。
鲁迅给母亲
寄时令蔬果金华火腿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周海婴这封信是他“致娘娘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封。六封信中,海婴每次都在信中感谢北平的奶奶邮寄来的东西“很好吃”“很好看”。这其中包括衣服、书、杏仁粉、鸡、鸭,甚至寄来好看的花纸。可见,鲁老太太是一位心思多么细腻的老人家。
同样,鲁迅给北平的母亲时常邮寄书、时令水果和菜蔬、金华火腿等。可知鲁迅跟母亲感情密切,母子之间往来的书信和邮寄物品十分频繁。
“正是从海婴的信里,从他童言无忌的语气中,我们一方面感受到海婴的纯真可爱、鲁迅与远在北平的母亲交流的融洽,甚至能看到当年鲁迅的小家庭也是非常温馨和谐的。”申永霞说。周海婴的六封信,是其母许广平代笔(因为他那时还不会写字),有时,鲁迅还要在海婴信上做些补充。有两封信上,还有海婴歪歪斜斜写的笔画。简短一封信,能让我们从中读到很多的内容,生发很多的想象,也旁证了当年鲁迅一家三口在上海的生活其乐融融,温馨浪漫。
往来书信271封
“寄母亲信”仅存50封
据悉,鲁迅与母亲往来书信271封:其中,“得母亲信”151封,“寄母亲信”120封。遗憾的是这些书信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得母亲信”无一封保存,“寄母亲信”仅存50封(其中一封为残信)。这50封信,第一封写于1932年3月20日,最后一封写于1936年9月22日。上述六封海婴写给奶奶的信,经海婴之子周令飞授权,通过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母亲大人膝下》书信集首次面世。如今,这些信都完好地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