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英国留学生——热爱文学的医科男生M和艺术史女生W,在探寻汉密尔顿家族秘密的过程中,偶然产生联结并不断陷入回忆、想象、爱情和艺术纠缠,试图在创作中找到17世纪汉密尔顿公爵的高贵灵魂,最后W的生命走向终结……这是青年作家杨好的最新作品《黑色小说》。昨天,在西西弗书店,杨好和三位上海青年评论家黄德海、木叶、李伟长共同畅谈了对文学和小说的认识。
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作家杨好的人生经历一点儿都不循规蹈矩,甚至是用实际经验在演绎“跨界”二字,她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本写作专业,研究生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专业退学。后赴英国获得圣安德鲁斯大学艺术史和苏富比学院艺术商业双硕士,懂英语、德语,之前曾出版艺术史研究读本《细读文艺复兴》,《黑色小说》是她的第一本小说,但是她从16岁起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写小说的,这本书在传统文学式微的当下,就是一个宣言。《黑色小说》甫一问世就得到了各方关注,李敬泽和西川为她写了序。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的杨好退去了新锐的咄咄逼人之气,她提到,从小,大量的在哲学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的阅读训练了自己,但同时,阅读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完美的“禁锢”,也是因为家里庞大的书房让她不食人间烟火,与世隔绝。《黑色小说》是她憋了很久的要写的东西,写完小说的结尾,“会有一种喝完可乐特痛快地打了个嗝儿的感觉。”“克制”“小说情绪控制得很好,”是杨好的父亲、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派诗人潞潞对女儿的小说处女作的评价,这个恰到好处的评价让杨好十分感动。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她确实是刻意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在难过的时候先哭两个小时,或者做十几个蛙跳健身,让体内的荷尔蒙平静下来,才投入写作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我们这一代人有自己的创伤”,杨好的童年和少女时期一度封闭和精神洁癖,从小就对一切条条框框持严重的反叛。在学生时代的作文,特别不受语文老师待见,老师常常无法给她的作文打分,因为学校作文没有办法接受“胡思乱想”,幸好她的父亲和家人给了她一个特别宽松的环境,任由她从这个专业转到另一个专业,还独自创业,不断地“折腾”生活,这也是她强迫自己和所有人打交道的通道。但是,“我并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因为一旦和解,写作也将失去意义。”
对于历史和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杨好放弃了想象,因为“这不是想象的问题,而是时代给你的局限性,也是身为人去写作的局限性。但谁说文学就一定是英雄的文学、苦难的文学?我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学呈现的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我在小说中戳穿了文学、艺术的一些泡沫,这可能也和我自己的性格有关。我不太想去塑造一个童话,我也不太想去塑造一个让人舒服的东西。”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