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失传”:清末民初中国革命再阐释》
沈洁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印刷”“族群”“规训”为关键词,重新审视清末民初中国革命,讲述其另面的源起、脉络与纵深。从甲午到辛亥,清末知识人的持续激进化,废科举导致的身份位移,新式媒体混杂着国族、种族话题的鼓荡,在印刷工业的扶持下,思想汇流为思潮,推动制度改革、政治迁易。革命因思想、舆论汇聚而来,亦因之众声喧哗,矛盾丛集。而现代政治的确立,经历了一系列自我形构及对他者的规训,国家政治的仪式化运作、民众的日常生活、社区历史记忆构成复杂的权力网络,其中的博弈、妥协与交融构成中国现代国家确立的曲折过程。
《再造中华:章太炎与“五四”一代》
陈学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通过章太炎与“五四”一代的学思互动,观察他们如何审视对方和评价对方。在这过程中,将可看见他们彼此间或断或续的学思关系,显示大家在同一的改造国家、社会的目标下,于文化意识或学术方法上虽有差异,但到了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学术畛域又不是那么壁垒分明。同时,本书亦将说明,在章太炎逝世八十余年之际,他在清末民初形成的一些学术主张,直至今天仍有其前瞻性。
《乱世的笑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喜剧文学研究》
张俭著,商务印书馆
惘惘的乱世中,战争与饥馑的罅隙里,“血的文学和泪的文学”之外,文学中的笑声如何可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报纸专栏和话剧舞台上频繁爆发的响亮笑声,代表了怎样的一种自由精神?“用熟悉的语调说着的俏皮话”里,包含了对权力的僭越、对现实的反讽,对自由的追求……乱世的笑声中,有作家们文本游戏的冲动,有现代文明废墟上的空洞笑声,也有复杂而暧昧的文化抵抗。一部研究纷乱战火中笑声历史的作品,囊括对不同阵营作家喜剧性文化实践的全景式分析,在一次次发笑之中,展示文学想象的多种可能。
《读〈诗经〉》
张炜著,中华书局
《读〈诗经〉》是当代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读解古典文学专著系列的第四种。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为五讲五十五题,标题指引读者思索“文明的不得已”“直与简的繁华”,品咂“隐晦之美”“简约之美”,触摸“孔子的诗心”,领略“成康盛世的激情”……下篇,回到具体的诗文,精选了八十四篇:简注,方便读者理解诗的基本意;解读,引领读者游走于《诗经》的深处与细部。
《儒学美德论》
陈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作者有关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以追寻美德为中心的中国伦理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关注公德与私德问题,是美德研究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讨论,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公德—私德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中国当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和出路。下篇主要关注美德伦理,从孔子、孟子、战国早期一直到冯友兰、冯契,作者检视了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关系,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全书的核心关切是把握美德伦理研究中的中国问题,证明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
《儒学小史》
干春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以历时性结构全面梳理儒学自先秦时期直至现代的发展史。从儒家学派的特点着手,分析不同时期“儒”的定位,提炼儒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着重对现代新儒学之概念、儒学发展的新方向及新儒学谱系进行了阐释。
《唐开国》
于赓哲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临去世前倒述开来,讲述了隋朝末年国家动荡,各股割据势力蜂拥而起逐鹿中原的故事。以战争讲述和人物描写双轨并行,典籍史料引介与考古遗迹发掘互为佐证,讲述了诸多被大家误解误读的历史史实,如所谓的“晋阳宫逼宫”事件之始末,如“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史实真相。
《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韦兵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观念和实证两方面论述华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中国是夷夏之间对立、互动、互融的势的产物。理解中国的关键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才是完整的天下经验。
《贡赐之间:茶与唐代的政治》
胡耀飞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主要探讨围绕茶叶这一微观的贡品所产生诸多宏观的政治史内容。本书旨在探讨持续一百年的茶贡史(尤其是其中近20次有详细记载的修贡历史)上所涉及的官民交往、茶贡监督、州际互动等历史现象背后的政治关系,揭示茶作为一种微观的象征性符号,成为维系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纽带。
《中国食辣史》
曹雨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其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其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其分析主要是在饮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语境下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