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推送中国经典,人名该音译还是意译

2019-06-11 15:06:57 解放日报 

曹操、吕布,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外国人会读吗?近日,由英国游戏公司CA开发的《全面战争:三国》一跃成为爆款游戏,凭借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配音、水墨风格的画面、用心考据的人物造型等收割了大把玩家。与此同时,不少外国玩家因搞不懂游戏中蕴含的三国文化而困扰,甚至连念起人物的名字来也格外别扭。面对“CaoCao”、“LüBu”,外国玩家们傻了眼,纷纷念成“嫂嫂”、“卢布”,甚至有人表示由于中文名字太难念,希望英文版换成欧美玩家熟悉的“Michael”或“Irene”等名字。在翻译中,人名该用音译还是意译?看似细小的问题,也折射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时的困难。

汉语拼读与国际音标不兼容

在《全面战争:三国》中,三国历史人物的名字直接按汉语拼音标注,尽管更加尊重中国文化习惯,却忽视了汉语拼音系统和国际音标不兼容的问题。比如Cao中,辅音C在拼音里发音固定,类似“呲”,但在英语中则一般发作“丝”或者“克”的音。也因此,“CaoCao”在英语玩家眼中,就变成了“嫂嫂”或者“靠靠”。

“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现代汉语拼音是参考德语和法语的拼读体系,因此英语国家的人拼读时会有难度。”翻译家、诗人李应登介绍。其实在19世纪中叶,英国人威妥玛发明了一套拼音系统,更接近于英文拼法,比如曹操可以写成“Tsao Tsao”,更利于英语国家人读准发音。威妥玛拼法一度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但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国内翻译行业通行采用以汉语拼音为先。

李应登曾担任《开天辟地——大型原创中华创世神话组歌》的英文歌词翻译工作,当时,上海轻音乐团邀请英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西蒙为中华创世神话组歌进行谱曲,所参考的文本就是李应登翻译的英文歌词。为了帮助英国作曲家理解中国文化和歌词韵味,在翻译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时,李应登以沿用汉语拼音为主,个别使用威妥玛拼音或者音意译结合。比如黄帝翻译成“Yellow Emperor”,夸父则是“Quafoo”,“黄帝和中国的五行、五方有关,我们以黄色来代表土,需要把这个意思传递出来,这也是学界通用的翻法。夸父之所以用Qua而不是Kua,也是考虑到欧美国家的常用拼法。”

而即便采用了国际通行拼法,也仍然不能解决现有问题,比如曹操尽管可以写成“Tsao Tsao”,外国人仍然无法看懂两个“Tsao”代表不同的字。“我一直呼吁要给拼音加上声调,中国的重音字太多了,而声调具有区分意义。比如阜阳、富阳,苏州、宿州,如果不标声调会被误以为是一个地方。”李应登认为,汉字转成拼音文字会产生大量问题,标注音标和声调在有些时候非常必要,在翻译中有待统一标准。

要便于外国读者理解人名内涵

给曹操的英文名标上声调,外国人可以读得准了,但问题又来了,为何曹操又作“孟德”,两个名字之间有何关系?

“中国人起名和西方不太一样。西方文化以宗教为背景,人名只是一种标号,而中国人名都有一定的含义,蕴含着丰富的期盼和意蕴。”李应登说。比如《红楼梦》中的“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人名就有“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隐喻,涉及到小说的核心内涵,但目前的英文版本中只将这两个名字用拼音表达,外国读者看后一头雾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为方便外国人阅读理解中国小说,网络上也流传着种种“神翻译”。比如,有人做了“恶搞”版的音译三国人物英文名,夏侯惇是Sheldon,周瑜是Joey,孙尚香是Susan等等,读音的确接近,但过于西式的叫法,无法传达中文名字的内涵。也有人走纯粹的意译路线,发明了Don't Worry Lee(李莫愁)、Let Me Go(任我行)、Always Meet Spring(常遇春)等搞笑译法,但真正这样翻译名字,又过于草率。

向外国读者传播中国文化,有没有更好的翻译方式?2018年,英国首次出版了《射雕英雄传》英文版,担任翻译的英国学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为了让英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东方武侠世界,在人名上做了许多音译和意译的结合。比如黄蓉翻译成Lotus Huang,而不是Huang Rong,Lotus意为莲花,翻译回来,相当于“黄芙蓉”;梅超风则是Cyclone Mei,即“旋风梅”。郝玉青的翻译尽管存在争议,但的确便于国外读者理解,也成功帮助金庸小说打开英国市场。

这种翻译方式早有先例。林语堂用英文写作的《京华烟云》中,人名就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写成威妥玛拼音,另一种是意译,便于外国读者理解人名的内涵,这也符合他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文化的写作初衷。李应登认为,尽管目前翻译界规定不能过度使用意译,但在使用拼音的同时,不妨对含有重要信息的名字采用标注解释或是导读的方式说明。比如他在翻译作家刘宜庆的笔名“柳已青”时,就在拼音后注明了其含义。

建立“标准化”翻译词库

翻译充当着文化与文化间的沟通桥梁,随着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出去”,类似的人名翻译难题只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流行文化中的网络小说因翻译出海,赢得了一大批自称“道友”(Daoist)的海外读者,但小说中的俗语、成语如何正确翻译,也困扰了不少译者。

纵观各个海外网文网站,可以发现被翻译成外文的玄幻小说占据大头。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传说与西方的魔法、科幻、探险中的“异界空间”或是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融于一体。例如,网络小说《诛仙》就大量借鉴了《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主角张小凡下山历练的“空桑山”,即出自《山海经》第四卷《东山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泯泽。”写作者往往会借鉴、挪用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概念,并通过合理想象,创造出流行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某些术语。

“比如,道、阴阳、金丹、境界等,是玄幻文都会用的一些设定,一开始翻译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汇。”网文翻译网站Gravity Tales创始人孔雪松说,“道”一般直接用拼音翻译,现已被国外读者所接受,并且衍生出“Daoist”(道友)的说法,“金丹”则意译为“Golden Core”,“有眼不识泰山、画龙点睛等俗语、成语,背后都有其文化背景,翻译时我也会特意标注出‘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翻译需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无论是小说还是游戏,都涉及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让翻译更加“信达雅”,以便更好地被外国读者和玩家理解,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传统文化翻译中,最难的是诗词意境和哲理、义理等。比如《尚书》这本书,连我们都很难读懂,更何况要思维方式和我们不同的外国人理解,要翻译它非常难。”李应登说。

据了解,有些网络小说翻译组已有意识地建立翻译词库,尽量让相关词汇的翻译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以促进网络文学在海外的整体传播。可以发现,虽然如“道家”的“道”等关键词汇,依旧按照拼音译为“Dao”外,但是众多译者也正在尝试用意译的方式去阐释更多的名词。比如,起点国际Webnovel的词库就收录了数千个网文常见词汇,词库中可以看到,中国哲学概念中的“太乙”翻译成Primordial Unity,翻译回来,相当于“原始一体”,比起简单的音译,考虑到外国读者接受度的意译,更有助于理解及传播。在翻译者的努力下,通过建立词库让专有名词的意译更加标准化,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