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12日出版了藏区支教扶贫小说《雪莲花》。该书是作者江觉迟以自己在川藏高原历时十五年的支教、帮扶生活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雪莲花》主人公梅朵从内地来到藏区支教、帮扶,而作者江觉迟也是在2005年就带上个人全部积蓄,只身来到横断山脉的川藏高原支教、帮扶,创办了草原孤儿学校,给草原孤儿、贫困孩子、失学儿童提供基本的照料和教育。
小说素材
15年间写下52本日记
“我在草原上工作了前后15年,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繁杂的事情,也有温暖的事情。”江觉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本《雪莲花》来自她的52本日记,“我以前也没想过出《雪莲花》。也许是自己在家的时候老看日记,经常会看到我和孩子们的故事,还有帮扶的那些故事,我就特别想写一本书,所以才有了《雪莲花》。”
江觉迟坦言,在草原上做帮扶工作困难比在内地大很多,而小说《雪莲花》中有许多情节都是从真实的经历中得来的。“书中第36章,梅朵和齐麦乡长去参加扶贫摸底,骑马经过一个山沟的经历,那是我的一个真实经历。当时我们和乡里的几个领导下去扶贫,主要做摸底工作。沿途要经过一个山沟,山沟本来有一座用一块长木板搭成的简易木桥。但不知为什么等我们到达时,木桥没有了。没办法,只能借助骑马的力量飞奔过去。如果是一个人,马背负的重力就会小一些,当然可以顺利地通过。但我的骑马技术并不好,要是在飞奔的过程中我控制不住马匹,那就会直接掉进深沟里去。所以我选择和另一位体重较轻的人共同骑马,我们一起跨越。但马背负的重力还是太大,当时我们差点就掉进深沟里去了。”
作者心路
写《雪莲花》时像在看电影
《雪莲花》的封底写着这样一句话:“爱,就是把你变成被爱的人中的一个,有他们的气息,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如此才能融入他们,并让他们接受你的爱。”江觉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句话也是来自她和一位帮扶的学生的真实故事:“五娃子是我帮扶的一个孩子,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身心有一些缺陷。有一次,五娃子和一个大孩子产生争执。大孩子当时就把五娃子推进泥水当中,正好被我看到。为了不让五娃子受到更大刺激,我自己也跳进泥水中,把孩子们的这场争执,变成我和孩子们的一场游戏——玩泥巴的游戏。很快我也是满身泥水,小小的五娃子自然是相信了,也就当成了游戏,和我们玩起来了。这样,一件本来很伤害孩子的事,变成了一场有意思的游戏,过去了。”
走访贫困家庭,碰到的困难虽然很多,但也会遇到很多温暖感人的事。江觉迟讲到自己和牧民彩吉的故事。“我们在草原走访时,遇到过一位嗓音很好的妇女。我们很想听她唱歌。但是她很害羞,不愿在我们面前放声歌唱。不管我们怎么请求,她都是金口难开。有一次,她家遇到了困难,小说中写的是她家的牛难产,我们正好赶上了,就帮助了她。出于感激,她要送我们酥油。我们当然不会接受她的礼物。在我们离开时,她竟然主动为我们唱了一首歌。当时我们都非常感动。在《雪莲花》中写这个故事时,我的脑海中同步就会出现当时她唱歌的样子。”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在江觉迟看来,自己写《雪莲花》的时候,像在看电影:“我每写一个故事,我的脑海中都有画面,我是按照回忆和画面在记录我的生活。”
最大感受
见证川藏草原15年巨变
谈及15年的支教扶贫生活,江觉迟最大的感受是“亲眼见证了草原十五年的变化”。“尤其是从2015年‘脱贫攻坚’开始,完全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比如交通,过去没路的地方,现在都通了路,并且基本都实现了‘村村通’。路一通,农牧产品就都走出了大山,产生了价值,农民们的生活因此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江觉迟还谈到了教育,“因为政府的扶贫政策实施到位而得到稳固,比如易地搬迁,让很多远牧点的孩子可以就近上学,草原的失学率也因此逐步降低了。”
“国家电网也已经架设到草原上了,大概明年左右我们草原上可以覆盖网络。可以说,草原上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江觉迟说道。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