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归侨女作家陈慧瑛:每一部作品都是献给祖国的一瓣心香

2019-07-04 19:16:12 厦门日报 

归侨女作家陈慧瑛:每一部作品都是献给祖国的一瓣心香

6月30日,在《朗读者II》厦门读者见面会上,陈慧瑛满怀深情地朗读她的文章。(记者 王火炎摄)

“我回来了,只为了一把泥土,一把世世代代华夏祖先遗落的血脉骨殖,萌起了我回归的野性和冲动……”6月30日下午,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报告厅,“朗读城市·厦门”——《朗读者II》厦门读者见面会的舞台上,归侨女作家陈慧瑛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自己多年前的作品——散文诗《祖国,我回来了》。荡气回肠的诗句,真情流露的率真,让在场的嘉宾为之动容。

陈慧瑛是小学教材中《梅花魂》一文的作者,她是民族英雄陈化成将军的直系五代孙,也是厦门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名列《当代中国文学家传略》《世界名人录》《中国妇女500强》等。

翻开陈慧瑛的作品,爱国爱乡的主旋律贯穿始终。祖国的山山水水,故乡的一草一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故事以及有胆有识的海外客商形象,无不在她笔下熠熠生辉。她说,只有在海外生活过的人,才会那么真切地体会到“祖国”两个字的分量。

“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

——外祖父对祖国的拳拳之心,被她铭刻进《梅花魂》

陈慧瑛,祖籍福建厦门,1946年出生于新加坡三代华侨世家,少年时随母亲回国。她的外祖父是新加坡知名爱国华侨、儒商洪镜湖,父亲是诗人陈文旌——陈文旌与当时侨居新加坡的作家郁达夫是知交。

陈慧瑛,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幼年,母亲教给我的第一个词,是写在手心里的‘中国’两字。”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外祖父教给我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长辈的教育和他们对故土的眷恋,在她的心里埋下深深的种子。

终于,上世纪50年代末,外祖父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陈慧瑛送回了祖国,一是为了让她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她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

离开新加坡前,外祖父将珍藏多年的晚清画作《墨梅》交给她,并嘱咐她:“我们的根在中国,我送你回去,希望你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希望你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

很多年以后,历经艰辛的她才明白,为什么外祖父要让她带着这一幅画回国,傲雪而立的梅花正是老人爱国之心的写照,也是外祖父对她的寄望。陈慧瑛把这些写进了她的文章《梅花魂》,自2000年至今,近20年来一直入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此文,写的正是她和家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深邃古老的中华文化,让我上了第二次人生大学”

——下放插队当农民,她依旧没放弃学习创作

1962年,陈慧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中文系。虽说年纪比同班同学都小,但她十分勤奋用功,不管严寒酷暑,每日清晨便起床读书,30门功课门门满分,能获得这样成绩的,在1960年到1970年间的厦大中文系,包括她在内仅有两人。

陈慧瑛16岁便正式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成为由鲁迅创办的厦门大学文学刊物《鼓浪》的第一个女编委。1967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时,正赶上“文革”。因为海外关系,她从厦门被“发配”到太行山当教师,不久又被下放插队当农民。漫漫六度春秋,住的是破旧的黑窑土炕,吃的是糠窝窝榆皮面,因为缺医少药,胃溃疡痛折磨得她直冒冷汗,彻夜难眠;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她还要与男社员一起去开大寨田……

在海外的父亲心疼女儿,含着热泪来信,要她回到亲人身边;在新加坡的舅妈、在巴黎的表姐、在澳洲的表哥轮番来信催她出国。困苦难捱的时刻,她悄悄打开外祖父赠予自己的梅花图,记起老人的临别赠言:“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我相信没有过不完的严冬。”陈慧瑛下定决心,在危难的岁月里,要坚定地与祖国同在。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当地书商留下的整整一窑洞藏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资治通鉴》、《周易》……好心的老乡帮她搬来一麻袋一麻袋的书,就这样,她一部部啃下了这些传统名著。“是深邃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陪伴我度过了那段离群索居、寂寞困顿的艰难岁月,让我上了第二次人生大学!”她说。

在最艰辛的太行岁月,陈慧瑛从没放弃文学创作,写下了《古老的月亮》《人情》《太行妈妈》等一系列作品。

“您不是小冰心,您有自己的风格”

——回到厦门的陈慧瑛,走入她的文学“黄金时代”

对陈慧瑛的作品,冰心女士生前曾给予热情的称赞和勉励。她说:“您的散文我很喜欢,特别是抒情中有叙事,不是空泛的伤春悲秋,风花雪月,这种文字我看腻了。希望您照此写下去。您不是小冰心,您有自己的风格。”

上世纪70年代末,回到厦门的陈慧瑛,先后在教育系统和《厦门日报》工作。她曾在《厦门日报》担任文艺副刊“海燕”编辑,开辟了轰动全国新闻和文艺界的“散文诗专页”;同时主动深入一线采访,写出大量讴歌经济特区腾飞、弘扬故乡山川人物,特别是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参与厦门经济建设的文章,出版了《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梅花魂》等近10部文学著作,获得众多国家级奖项。

作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侨界十佳之一,陈慧瑛后来又从事侨务工作,连续四届担任厦门市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并兼任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但不论在新闻界、侨界还是政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把业余时光全部用于文学创作。

迄今为止,陈慧瑛已出版24部著作,共约800万字。其中,《无名的星》一书曾荣获1919-1989七十年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大奖(国家最高文学奖);诗作《盼香港回归》获文化部“文华奖”;还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

如今已经退休的陈慧瑛,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并到各地采风。2016年1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有一种爱叫永远》,2017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她描绘八闽大地火热生活的55万字散文集《心若菩提》。

2018年,她和来自厦门、龙岩等地的50多位知名作家一起走进翔安,深入一线采风,着手创作《澳头故事》。

“我是中国的女儿,我所有的爱与温情,都为祖国虔诚奉献;所有悲欢离合,都与人民休戚相关。因此,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献给祖国的一瓣心香,”陈慧瑛动情地说,“因为祖国,因为故乡,我才有清丽的诗绚烂的梦,才有妙笔生花滔滔不绝的创作源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