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成难小说研讨会现场
6月29日上午,《雨花》杂志社在江苏南京举办汤成难小说研讨会。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兴国,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扬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仲衍书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何平、王春林、傅元峰、张光芒、郭艳、方岩、张谦芬、崔庆蕾、陈进武、韩松刚、黄玲、徐刚等评论家,以及《雨花》编辑部全体成员等参加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围绕汤成难的两部小说集《一棵大树想要飞》和《J先生》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据《雨花》主编朱辉介绍,此次研讨会是《雨花》杂志“绽放”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绽放”是《雨花》杂志新设的栏目,旨在推出一批具有相当创作实力和广阔创作前景的青年作家。为加强对这些青年作家创作的关注和指导,除刊登其作品外,还将陆续组织专家进行专门研讨。
作家汤成难
汪兴国在致辞中称,汤成难的写作可以看到一种对文学纯粹的热爱。贾梦玮同样认为汤成难是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作家,读她的书,能感受到作者对笔下人物文学意义上的爱,“即使描写艰难、磨难、寒冷,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温暖和情怀。”
孤独与缺陷
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认为,孤独是汤成难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孤独不是个人主义的孤独,而是一种善良人特别渴望与人沟通的孤独。”郭艳分析说,短篇小说《呼吸》中苏小红过着庸常的生活,她孤独,却不冷漠、自私、绝望,依然有着对于生的眷恋和不舍。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则认为,汤成难小说中的孤独带有明显的寓言与象征意味,是颇具现代性的孤独。他以《J先生》为例,小说叙述J先生到超市里“买”回了爸爸、妈妈、妻子、朋友、儿女,日子热闹了起来。可是J先生沉默的时间却越来越多。每天身处方盒子一样的高楼或公交车里,J先生一层一层往上爬楼的时候,孤独就越来越深。王春林认为,“《J先生》写出了属于现代人的孤独,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J先生。”
除了孤独,评论家们注意到,残缺或者残疾也时常出现在汤成难的故事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光芒分析称,汤成难小说中有形形色色的残缺者,没有腿的、一只乳房的、失明的、患有神经病的。除了身体的残疾,她的小说中还有两个层面的缺陷:生活的定向和人性的残缺。他认为这是作者在表现当代生活时三个最明显的主题。每个层面的缺陷都可以成为汤成难叙事的切入口,比如《一只乳房的女人》是从身体残疾开始叙述,而《一棵大树想要飞》是从生活的定向开始叙述。张光芒强调说,汤成难小说中的残缺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这三个主题是相互作用的;其中,人性的残缺对人的影响,有时候比身体残疾对人的影响力量更大。
“去地方性”、边缘地带与底层人物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从城乡二元的角度分析汤成难的小说创作。他认为,汤成难是一个有乡土根基的作家。面对城市,她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隔膜,始终保持陌生、敏感与好奇,这让她对城市生活的荒谬性有足够的警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陈进武也提出,“汤成难更多地是在一个城乡互动的关系中呈现她的审美世界。”
汤成难在扬州出生成长,其小说的地域化倾向是比较明显的。而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授张谦芬指出,虽然汤成难很多小说写的是扬州运河边的普通人,但是她的小说大多聚焦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比如工地、城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主编崔庆蕾也注意到这一创作特点,“汤成难的小说总是有远观的视角和边缘的书写对象,与主流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关注热点话题、宏大叙事外,在边缘处游走的灵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进一步认为,汤成难的写作地域色彩并不明显,是一种“去地方性”的写作。何平分析称,她的小说中明显减去了特定的地方性景观和风俗,集中描写纯粹的“人”与“生活”。他进一步指出,汤成难即便写小城里的小人物,也和一般富于地域色彩的世情小说有所不同。她的叙事不选择全知视角,故事里有很多的留白,她从来不写透,而是点到为止,对未知抱有幻想。她笔下的人物“都想做成自己想要的那样,到最后都做不成。”
其他评论家也注意到了汤成难笔下人物的这种自身分裂。郭艳进一步提出,汤成难写出了生活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错位,她用同情与宽容的目光注视着这些底层人物,她的笔下,这些挣扎着生存在困顿中的人们自尊、自知又自爱,即使在泥沼中,依然会抓住有光亮的东西。她认为,汤成难这种对底层有温度的关注在当下青年写作中是很可贵的。
行动意识与浪漫主义
很多评论家都提到了汤成难小说中的行动意识。来自江苏省作协创研室的韩松刚分析称,这种行动意识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题目,比如“寻找一朵云”“开往春天的电梯”“去峨嵋山”“一棵大树想要飞”等;二是小说营造的空间,汤成难笔下的故事总是在开阔、移动的空间里发生;三是小说人物的关系,他以《软座包厢》为例,分析了这篇小说中几个人物之间颇具动感的对话和行为。
陈进武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分析认为,汤成难笔下的城市和乡村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处于一种流动状态,作者一直用非常冷静的眼光去观照变化中的城与乡,成功地捕捉并描绘出这种流动和变化。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元峰认为,汤成难小说叙述进程很快,“她习惯拨快人世的、城市的、生命的钟表,有时在非常短促的篇幅中呈现出一种极速的生命快进模式”“汤成难以极快的速度将他们堆积起来,然后又让其消失掉”,这种叙事方式营造出一种有现代意味的荒谬感。
此外,来自江苏省作协创研室的黄玲,以《小王庄往事》《开往春天的电梯》《一棵大树想要飞》《火车穿过槐花树》等作品为例,分析了汤成难小说人物的浪漫主义,或者说理想主义气质。(文、摄影/李英俊)
(汤成难,女,1979年生,江苏扬州人。中国作协会员。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曾获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首届《黄河文学》双年奖短篇小说奖。已出版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抗争》《只有一只乳房的女人》《比邻而居》,小说集《一棵大树想要飞》《J先生》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