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闪闪的红星》原作者李心田去世

2019-07-07 15:15:18  北京晚报   &n

李心田,1929年生,江苏睢宁人。1950年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从事部队文化教育和文艺工作。历任解放军第二十八速成中学教员,济南军区文化部干事及前卫话剧团创作员、创作室主任、副团长。从1953年开始写作,发表过诗、剧本、小说、电影文学剧本等。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寻梦三千年》《梦中的桥》《银后》等。其小说《闪闪的红星》(原名《战斗的童年》)《两个小八路》《跳动的火焰》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段旋律响起,不知勾起多少人童年的回忆,潘冬子这一少年英雄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就是改编自李心田的同名小说《闪闪的红星》。

李心田从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内容和主题都是反映战争年代生活的,尤其是红色少年的成长故事,赢得了读者的喜爱。1961年,他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小八路》,剧本发表后定名为《两个小八路》,反响不错。当时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责任编辑希望李心田再为孩子们写一篇中篇小说。李心田根据当文化教员时的积累,构思了一个红军家庭的故事。1964年,时任济南军区文化部干事的李心田创作完成小说《战斗的童年》,就是《闪闪的红星》前身。

197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谢永旺来济南组稿,李心田把《战斗的童年》交给了他。稿件经过审读后,出版社决定请作者修改后出版。谢永旺觉得书名《战斗的童年》没有特色,便与李心田商量修改。李心田苦想了两天,改为《闪闪的红五星》。最后,当时在社里主持工作的王致远审稿时,删掉了那个“五”字,这部作品便以《闪闪的红星》的名字在1972年5月问世了。

《闪闪的红星》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广播了这部小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部儿童教育的好教材”的评论。全国18家出版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印书纸型,当年累计印数在300万册以上。作品还被译成英、日、越等多种文字向外介绍。那时候中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尚未建交,德文译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与他们签约的。

随着《闪闪的红星》蜚声国内外,不少电影厂想把它搬上银幕。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郝光当时正在筹拍根据李心田同名话剧《再战孟良崮》改编的同名电影。他与李心田商定,下一部就拍摄《闪闪的红星》。

与此同时,北京电影制片厂也想拍摄《闪闪的红星》,并向总政那边打招呼:如果八一厂不拍,北影厂就拍。八一厂得知消息后,决定《闪闪的红星》立刻上马。导演改由李俊和李昂担任。《闪闪的红星》电影剧本由济南军区和八一厂集体研究、集体改编,王愿坚和陆柱国执笔。

《闪闪的红星》是八一厂那个时期正式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上上下下格外重视,所有演员精挑细选。导演组在北京多所小学里遴选出当时9岁的祝新运演男主角潘冬子,刘继忠演春伢子。请出著名演员刘江演胡汉三,高保成演宋大爹。

1974年10月,电影《闪闪的红星》在全国上映,引起巨大轰动,毛主席还派身边工作人员给祝新运送去了芒果。朱德委员长看了影片,为他的外孙女写了“闪闪红星”四个字,现在这幅手迹陈列在革命历史博物馆。

有一次,北京作家刘厚明碰见李心田,告诉他,1978年,自己和代表团去坦桑尼亚的一个铁路建设工地,晚上放电影《闪闪的红星》。其间,群情激荡,掌声阵阵。工地负责人振臂高呼口号,工人们也都跟着喊。刘厚明问翻译他们喊什么,翻译说:“向潘冬子学习,把铁路建设好。”刘厚明笑着说:“你的作品已影响到国外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