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赞誉为“继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的诗作——《布罗茨基诗歌全集》。上周六,三位喜爱布罗茨基的诗人汪剑钊、臧棣和西渡,在京与读者一起感受布罗茨基诗歌中的力量。
约瑟夫·布罗茨基是著名的俄裔美籍诗人,是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力,思想开阔而坦荡,感情真挚而温和。据悉,这套书计划将收录布罗茨基用俄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英语译为俄语的全部诗篇,囊括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布罗茨基诗歌全集》共两卷,近日刚出版的是这套书第一卷的上下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的出版,是华语世界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地全面翻译出版布罗茨基的诗作全集。
当盘点布罗茨基时,他无疑是个异数。汪剑钊总结道,布罗茨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给自己补了很多课,他的自我教育非常成功。而在诗人阿赫玛托娃晚年,布罗茨基作为几个小兄弟之一,聚集在阿赫玛托娃周围,“阿赫玛托娃对他的影响更多的不是技巧上,而是在人格与精神上,她的胸怀、她看待世界的宽容,以及面对苦难的化解能力,都对他影响至深。”但汪剑钊认为,两人的诗风不一样,布罗茨基的诗风是知性的,甚至很尖锐,而阿赫玛托娃的诗相对圆融、沉稳。
上世纪八十年代,布罗茨基的作品就曾被介绍进中国,这与他在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无关系。西渡充满感情地说,自己最初接触布罗茨基是把他当做一个诗歌英雄,“他做过敛尸工等各种奇怪的职业,他是在那样一种颠沛流离当中维护诗的尊严、生命的尊严。”他更记得,在布罗茨基1996年去世以后,自己还写过一首悼念布罗茨基的长诗。
臧棣也回忆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正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诗歌趣味,布罗茨基的诗给他带来全新的震撼。“我在布罗茨基身上认出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如何在命运多舛的时代获得理智。”在臧棣看来,布罗茨基的视野、情怀非常宽广,他的诗歌中有一种打通古今文学的能力。
臧棣说,自己经常看布罗茨基的照片,觉得他的相貌有点像古希腊雕像,非常严峻,额头非常宽阔。“这些转化到诗歌里,让他的诗歌有一种命运意识,有一种悲剧感。”臧棣对布罗茨基曾经非常着迷,“人没法选择他的时代,没法选择他的历史背景,但是可以做出一个选择,你可以高度自律,而布罗茨基身上正是有斯巴达那样一种生命精神。”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