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理论临港研讨会举行

2019-07-11 15:17:21 上海作家(微信公众号) 

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于2019年7月4日至5日在上海临港国际艺术园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中国诗歌的现代化之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学专家,评论家,翻译家,诗人世中人、石生、吕进、孙琴安、何言宏、汪剑钊、杨斌华、周瑟瑟、树才、铁舞、曹剑龙(按姓氏笔画排序)等出席了本次会议。诗人严力专门从纽约发来贺辞。

五四以来,人们对中国诗歌现代化的呼唤从未曾停歇。中国新诗理论伴随着新诗的诞生、发展与巨变,也成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诗学形态。诗歌现代化虽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它充分肯定了当代诗歌应有的先锋、开放、包容、自由和丰富多样性。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中国诗歌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梳理,更是一个中国诗歌现代化探索的未来展望。

诗人、评论家周瑟瑟以“启蒙的幽灵在徘徊”为题,提出诗歌的启蒙精神和诗人的自我启蒙问题,他指出困境即诗歌的命运,自我启蒙,是我们走向现代性的惟一途径。具体的方法是“诗人田野调查”与“走向户外的写作”。

批评家、诗学研究者何言宏以“中国新诗的最后转型”为题,提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不仅是中国当代诗歌史,甚至也是整个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相当独特的“诗歌时代”,他同时强调“诗歌研讨”之有无,其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所取得的成效,应该是衡量一个诗歌活动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含量的重要方面。

诗人、翻译家汪剑钊以“与现代诗有关的三点看法”为题,指出诗歌智慧在当代的转型和渗透,强调诗意与人性的密切关系,重申传统继承中的世界性眼光和跨文化写作的优势。

文学评论家,《上海作家》主编杨斌华以“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为题,在发言中谈到如何更深入地触及和把握进入城市化过程中的复杂性,以有意味的形式表现一种独到的富有质感的中国经验,是当下诗人都面临的一个写作难题。

深入了解中国大陆民间诗歌报刊发展历史,汉语诗歌资料馆创始人世中人提出大陆诗歌民刊以可疑的身份终于进入了历史的真实。

诗学专家吕进在发言中提出诗歌精神和诗体的重建问题,他提出,在下一个百年的重要美学使命是“立”。现代诗学面临两大“立”的使命: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和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而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诗评家孙琴安研究员谈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政治体制、社会背景以及意识形态各不相同,四地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也各不相同,四个地方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诗人、翻译家树才谈到汉语的现代转型和畸变,指出汉语诗歌的现代性转型,必须“由所有人完成,而不是由一个人完成”。

从被迫到自觉的诗学变局,城市诗人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外滩》总编辑曹剑龙谈到了上海诗坛口语诗创作的现状。

诗人石生直言不讳指出当代诗歌有很多乱象,最重要一点就是诗的写作过程是鞭策诗人建设自己体内的文明。

从翻译的辨认,到对生命、对诗歌本身的辨认,城市诗人社总策划、诗人铁舞谈到中国诗歌三大传统:古体诗的传统,西诗译用的传统和新诗本身的传统。

会议由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人民政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城市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国际文化交流研究创新团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国际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研究室承办。上海宸资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会议由诗人、诗评者、诗歌活动策展人瑞箫策划主持。

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理论临港研讨会举行

合影留念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