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2019年7月8日,《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书作者王玲儿以及作家邱华栋,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作家、山西省作协副主席杨遥等嘉宾出席发布会。青年作家王海雪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本次活动围绕着“追忆一首歌的前世今生,探寻它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作者王玲儿分享了她的创作历程,并与邱华栋、张柠、杨遥等嘉宾,以及到场的媒体、读者朋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作者王玲儿
在新书分享环节,作者王玲儿讲述了《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的创作初衷——通过一首歌去记录一群即将被遗忘的人。这群人是“支援山区”最坚定的响应者,是山歌俚曲最细心的收集者,是田野山河最真诚的赞美者,是民间文艺最忠实的传播者,更是“生活在别处”最无私的践行者。但最终呢?他们走过的路、经过的事、唱过的歌、受过的伤和爱过的人,除了他们的亲人,几乎不再有人记得。
于是她耗时七年,在“采访、查资料、写作、住院”和“补充采访、再查资料、推翻重写、再次住院”的反复过程中完成了这本书的撰写,只为将那些快被时光湮灭的人和事慢慢打捞出来,以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视野, 从一首歌的前世今生,追忆、展现了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现实、文化、民俗,从而让我们看到一首歌是如何与一座城、一群人、一个民族的命运勾连。
谈及非虚构写作,邱华栋认为:“闭门造车没意思,作家应该走出书斋,走远一点儿,走近生活,去创作一些真正有趣的故事。”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非虚构写作”的呈现,而王玲儿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非虚构写作”阵营的一条曼妙轻纱。
张柠认为,“成为经典需要一个过程”。就比如《种瓜调》很普通,而由它改编的《龙船调》却是世界级的民歌。《龙船调》被认为是世界25首民歌之一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具有民间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他认为经历了田野工作的王玲儿所叙述的故事,加上恰如其分的语言,汇聚成的这部作品是亲切的,且能打动人的。
而杨遥认为,王玲儿的作品不是简单的非虚构,故事本身是有虚构成分存在的,但是作者以田野采风的经历为依托,将为数不多的虚构也描绘得合理、可信。
在活动尾声,有读者问作者和现场嘉宾,如何让乡土民歌“适者生存”。张柠认为,民歌是不可能消失的,民歌的声音来自灵魂深处,采自乡土,这不是只待在录音棚中就能产生出来的声音。正如好的文艺工作者与民间不可分割一样。
《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书影
这本《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不仅对民间文化和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描绘,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实记录,更是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编年史,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该书由长江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