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邢小利谈读书:是人生喜好也是终生事业

2019-07-11 15:19:42 西安晚报 

从农村到城市,从学堂到书斋——读书十数载,教书五载之后,又编书、写书数十载,陕西作家、文学评论家邢小利由此笑言,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一介书生”。不管是曾经的学生时光,还是后来担任《小说评论》副主编、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始终未变的,是与书融为一体的生活,这也让他在不断阅读中,对“读书”这个话题,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不同的书

陪伴他走过不同人生阶段

在邢小利的记忆里,自己对书的热爱是从小学萌芽的,“我在长安农村长大,小时候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14岁进城之前,我几乎把村里有书人家的书都借着看完了。”

上世纪70年代,农村还没有“图书馆”这样“洋气”的阅读场所,村里人家的“藏书”自己又都看完了,邢小利于是想尽办法去买书——他最常做的,是把割下的麦秆编成“麦辫子”,卖了钱以后,步行5里路去镇子上的合作社买书。

农村天地特别广阔,也特别寂寞,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邢小利越发产生了“人活一辈子,很不容易,长大以后我要从事伟大职业”的想法。读书促使了他人生理想的树立,“虽然当时还是少年,但我已经有了人生目标,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一本好的文学作品,能跨越时代流传。”

如果说上小学时的邢小利,更多是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读故事”,那么前往西安上中学的他,已经开始系统而成规模地阅读,“当时的省图书馆还在西大街,每到周末,我就从竹笆市的家走到省图借书。”初中和高中六年,在图书馆的“浩瀚书海”中,邢小利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包括整套《中国文学史》和《唐宋文举要》《唐宋诗举要》等作品,《红与黑》《飘》等外国名著也开始进入他的视野。而在进入大学中文系就读后,邢小利的阅读更专业了,《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等文学理论性作品以及各种与美学相关书籍,成为他书案上的“常客”。

读书要读

难“啃”的书

邢小利的“读书人生”,可以用他的作品集“串联”起来——闲来《坐看云起》,静听《长安夜雨》,最爱《种豆南山》,理想《义无再辱》。写作与读书相伴的生活,让他养成了酷爱搜罗好书的习惯——西安城中旧书摊,常见其踪影,北京的中国书店,更是他钟爱的购书地点。

书读得多了,自然对“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有更多思考——在邢小利看来,世上的书浩如烟海,是不可能读完的,对书的选择,非常重要,他不赞成现在的年轻人为追求潮流,去读一些“网红书”,“读书还是要读难‘啃’的书。”邢小利表示,自己非常认同著名文学家金克木的读书经验,“读书就读经典,甚至是经典中的经典。”

怎样读书呢?邢小利认为古人有很多经验之谈,值得当代人借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这样的功夫,应该是对那些经典,不是什么书都要读一百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和写的关系;苏轼的‘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则是说,不读书,读书不够多,不够深,就没有学问的根底,精神也会没有根底。”

西安人的读书环境

越变越好了

邢小利认为,读书对读书人来说,是人生的喜好,也是终生的事业,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同样该是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读书,我们会解除许多疑惑,变得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视野开阔、心明眼亮,进而问道、求道,知道我们要走向哪里,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

他因此非常羡慕现在的年轻人,能在读书上拥有更多选择,也拥有更多惬意、舒适的阅读场所,“上世纪70年代末,我高中毕业后在新华书店小寨门市部做过3年临时工,那时候顾客来买一本书,都是要隔着柜台,通过营业员才能拿过去短暂地看一下,非常不方便。现在西安的书店做得确实很好,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非常多的书店是复合型的——除了买书,也可以阅读,喝咖啡,开讲座……书店出售图书的品位也都很高。”

对于即将在西安举行的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邢小利非常期待,“我也做好了去书博会淘好书的准备。”他说,“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读书人特别多,书博会在西安举办,对西安书香氛围的营造有益,让更多西安市民有机会看到更多好书,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