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六卷本文学访谈录《对话百家》是一套致敬之书。近日,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这套丛书分为《安顿灵魂》《文化酵母》《精神胎记》《生命暗道》《光的方向》《世相人心》六卷,收录了王蒙、王安忆、迟子建、阿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麦家、刘欣慈等130位中国作家的对话实录,以文学照亮心灵。
“给你一束光”,是写在《对话百家》(六卷本)丛书扉页上的一句话,这套丛书收录了130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对话录,既有王蒙、王安忆、陈忠实、莫言、贾平凹等文学巨擘,也有徐则臣、弋舟、张悦然、石一枫、葛亮等活跃于文坛的青年力量。他们的生活阅历、创作轨迹、艺术观点,因为年龄、环境、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了和而不同、各呈异彩的文学生态图景。
全书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创作思想、构思方法、写作技巧、艺术创新、文学理论等。其中,《安顿灵魂》是一本有关文化生态和灵魂安顿的书,收录了21位作家的作品。从他们最具开放意识、国际视野和碰撞力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老中青三代作家之间的发展脉络和血缘关系。《文化酵母》充满文化反应和发酵意识,收录了22位作家和诗人的访谈。他们充满深情、极具现实主义和思想力的谈话,充分阐释了现实与生活的关系、现实对生命的意义、现实对历史的无尽转化。《精神胎记》讲述文化继承和精神遗传,收录了22位青年作家的访谈。他们一边继承前辈作家的文化血统,一边吸收新时代的精神品格,在网络化时代与文学市场化的变革中,在经典化与传播力之间找到了一条通道,逐步崛起为中国文坛的真正力量。《生命暗道》记录文化生命和生活现场,收录了22位作家的访谈,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对文学生活的思考,放射出一束束温暖而智慧的光芒,成为人们走出现实重围的秘密通道。《光的方向》展现文化之光和照耀方向,收录了21位作家的访谈。他们把理想追求无所不在地埋伏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且以人格魅力、人性温暖与生命哲学使之有了照耀的方向。《世相人心》揭示文化百态和人心世道,本书收录了22位作家的访谈。不管人心多么复杂、世道多么艰险,他们既是文学理想的守护者,又是人生价值的践行者,更是社会道义的担当者。
众多作家在访谈中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在文学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历程。作家张炜耗时22年写就450万字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只因有一个声音在内心告诉他“如果不写完这部作品,恐怕一生都不会安宁”。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经历17次退稿,他却从不放弃,戏言“每一次退稿对作品来说都是‘打铁’”。王十月早年辗转数座城市,为生计奔波,灵魂无处安放之余寄情于写作,最终为无数跌宕起伏的命运回声作出见证。
文学的未来属于青年,叶辛、赵丽宏等著名作家在本书中都谈到了自己年轻时代阅读与文学的处境,文学丰富了他们的青年时代,滋养了他们的生命,给他们以人生的指引。叶辛说,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文学给了他很多启示。那时知青中有不少人发自内心地喜欢文学,他们从文学中获得启发,用文学去展示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在知青中出现了那么多作家的原因。众多作家还在访谈中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并对青年作家提出指点和建议。贾平凹认为,作家在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容易“打滑”,容易写不动,或者跟社会脱钩。所以对于生活、对于社会,一定要有精灵警觉之心,适度保持对生活的“饥饿感”。从事写作,永远要有一种激动感。刘醒龙直言,写作如四季,一年四季,风花雪月各样景致不断轮回。写作中的每个人、每篇作品,都会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的,一个人,从年轻到年迈除非他一辈子只写一部作品,否则很难做到在写作上一成不变。变是创造,创作就是要变。李佩甫相信情感是写作的灵魂,作家情感的真诚度是对作品质量有很大影响。作家写到一定程度,很多东西会被看得很清楚,藏是藏不住的,一点小心机在文字里是很容易被内行人一眼看出的。文字是骗不了人的。初写不显,即使编造也可以蒙混过关,但一旦进入文学深处你就无处可藏。你的心性你的小伎俩会在文字中一览无余。要咬住、坚持住,每次写作都要重新开始。
光是有方向的,光也能生出光。文学的精神需要代代传承,纪念昨天,是为创造明天积累素材、指引方向。在作家们精心创作的作品中,往往充满着修辞和隐喻,思想被藏在雾气重重的文字森林的深处,轻易不教人找到,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悟性才能够领悟。而《对话百家》系列丛书通过问答形式让作家们来不及隐藏自己,用直觉和内心深处最深信不疑的信念来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次不受时空限制的与作家面对面深度交谈的机会。这种利用纸媒积攒“光”,再借助书投照“光”的愿景,悄然完成了一次历史记录和思想沉淀。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