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两岸三地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谭剑、伊格言齐聚香港会展中心,以“虚实之间与想象未来”为主题,畅谈华语科幻的不同面相。
韩松被誉为中国内地科幻“四大天王”之一,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京东文学奖等,着有《乘客与创造者》《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等。香港科幻作家谭剑,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倪匡科幻小说奖等,着有《黑夜旋律》《虚拟未来》《人性软件I》等。而台湾新生代科幻作家伊格言,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等,着有《噬梦人》《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零地点GroundZero》等。
韩松分享道,这是第一次正式来到香港,感觉香港很科幻,当初香港电影带给他的是很浓的未来感。北京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有地铁的城市,他回忆当初第一次坐地铁,那种拥堵的感觉给了他灵感,于是写了地铁系列的小说。后来他看到谭剑写的关于香港未来的小说,很受触动,也开始写香港和台湾题材,比如《乘客与创造者》里收录的<台湾漂移>,还有<春节将临,北京西站>里北京高铁站和香港高铁站谈起了恋爱。他认为各个城市是平行宇宙,不同城市有其独特性,而科幻就是在很多个版本的宇宙未来中找到共通处,为此他们三个人约定这次活动都戴帽子,作为寻找相似性的象征。
谈到具体创作的过程,韩松是随时随地有灵感就用手机记录,想到哪写到哪,不会提前写大纲,他觉得世界和未来是难以确定的,就让故事自然发展。而谭剑习惯预设好架构再填上内容,尤其像推理小说,要画时间线铺排故事,设好谜团,当然写作过程中角色会有发展变化,与最初设定不会完全一致。伊格言也是边写作边写笔记,对小说主干和结局会有初步设想,比如写27万字的《噬梦人》时就写了8万字的笔记。长篇小说挑战很大,如何构想谜团并环环相扣,还要做到没有大的漏洞,这个过程是辛苦却愉悦的。
韩松与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翠玲
从写作软件引申到最近的AI写作,谭剑认为,AI模仿学习后的创作虽然逼真,但我们更想看到创作者带来的全新体验,而不仅仅是模仿。在香港做科幻很艰难,如果纯粹写科幻小说,灵感会很快用完,需要把不同类型的小说元素组合再全新创作。而伊格言更是脑洞大开,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虚构,将来说不定会把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云端,到时你可以跟AI认识、交朋友,甚至结婚,这样就不必担心被AI打败了。
在提问环节,有读者问,科幻和现实越走越近,还能算是科幻小说吗。韩松认为,未来在入侵现实,现实预言未来的能力确实在下降,但为何科幻还有存在的必要,本届香港书展为何还要将科幻定为主题?当未来和现实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越来越觉得迷茫,当沉浸在无能为力的现实之中时,科幻会帮忙思考,到底有几个未来,由谁定义未来。这届书展的意义特别大,现实的无力感更需要理性和科学的大脑。他们三位都受倪匡的影响,倪匡就是这样的大脑,把他们三个不同城市的人召集起来,而我们现在就需要这么一个大脑,把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重新整合。
韩松签名售书
此次中和新推出韩松的中短篇科幻小说选《乘客与创造者》,其中不仅收录了韩松的经典作品,还有几篇首次发表的作品。他以诡异而华丽的文字、幽隐的意识、卡夫卡式的想象力,在书里呈现出神秘、错位且无法拼合自洽的异托邦图景
乘客与创造者——韩松中短篇科幻小说选
韩松 着
定价:98港币
矗立在宇宙各处的墓碑,散发震撼又奇诡的吸引力;月台消失,在黑暗中飞驰不停的地铁,人和时间发生了恐怖的变化;「非典」来临,鲜红的「樱桃」中藏着救赎的秘密;从生到死生活在机舱中的乘客,对世界真相和创造者产生疑问;用废墟物料制造的再生砖,让生者与死者、现实与回忆展开对话……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