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给青年作家的三点建议

2019-08-12 15:20:46 文艺报 

新中国文学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文学的未来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作家的。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给青年作家们提三点建议

一是阅读经典。这主要指的是古代的文学经典作品,当代的所谓经典由于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与考验,大多是难以定论的。首先要阅读我国古代的经典作品,这就要求懂得古汉语。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如果不懂外语是一种缺陷或者遗憾,如果不懂古汉语则可以说是一种失职或者耻辱。我国古典文学中有非常丰富的精神的和艺术的营养,饱含着中华文明的乳汁,对它进行虚无主义地全面否定是极端荒谬的,认为它的糟粕多于精华也是错误的。即使是其中被认为落后的东西,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正可以帮助我们弄懂祖先、了解历史,晓得它的原貌原来是这个样子。阅读古代经典,会使我们知道神州这座大厦是在什么样的地基上建立起来的,知道我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从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和姓,如果我们只读当代文学而不懂古典文学,就像只知道自己的名,却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而姓是祖先给的,是切断、否定不了的。同时也要阅读外国的古典文学,知道人家的文学有什么特点和长处,达到了怎样的成就,有什么东西是需要我们借鉴与吸收而不是模仿的。人类的命运是相同的,人类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作为“人学”的文学,是人类灵魂共同享有的财富。

阅读经典是为了丰富知识、汲取营养、提高素质,增厚自己成长的土壤。浅薄的土层长不出大树,而只能生出小草。阅读经典是一种宏观的摄取、战略性的举措,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学习的榜样。一个写作文学作品的人,总要清楚前人和别人写过什么文学作品,达到过什么水平,取得过什么成就。知己知彼,才能百写百成。据悉,现代社会遭遇了阅读危机,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了,看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有统计显示,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少得惊人,居于许多国家之后,但不知是否包括我们的青年作家。

二是深入思考。创作当然需要生活,生活积累也当然是多多益善。积累生活也如人之进食,消化是最重要的,因为不消化便不能吸收,消化生活的办法只能是思考,用自己的头脑不断地深入思考。任何作品,描述任何事件,讲述任何故事,塑造任何人物,宣泄任何感情,说到底是要表达思想的,而思想的深浅决定于思考的深浅。一个作家最怕的就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最可贵的就是独立思考、独具只眼、有新发现、有新思想,要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见解。即使错了,也不失为一种探索,总比当复印机好,它与创作个性是一体的。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只有共性、没有个性,这是造成文学同质化的根本原因。

青年作家一定要养成善于和勤于通过深入思考去咀嚼、消化生活的习惯,不然写出来的作品不过是创作素材的展览、生活经历的流水账,必然缺乏思想内涵,不能给人以启发。这样写得再多,书出得再厚,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凡是真正伟大的作家,不论古今中外,都可以称得上是思想家。

三是甘于寂寞。名利二字是作家摆脱不了的诱惑,它有二重性,也是双刃剑,有时看似是创作的动力,有时则是创作的桎梏,其实是作家的陷阱。创作最基本的推进器是自我认证,是自然的精神需要,并且在人群中产生一定共鸣。如果单从理性的追求出发,甚至从个人的功利出发,必然会勉强而写,违心而作,有悖文学(包括一切艺术)创作的“初心”。所以淡泊名利才会受到人们的赞赏,追名逐利只会受到人们的蔑视。古人云“文章千古事”,与追求个人眼前的名利志趣大异、高下分明。文学事业不能贪图红火热闹,文坛更不能是攀龙附凤的场所,作家想写出好作品、大作品、经得起考验的作品,少不得要耐得住寂寞,习惯于寂寞,甘于寂寞。古之文人为求取功名都懂得要孤守“十年寒窗”,今人岂可妄走捷径?青年作家来日方长,不可急于出名,急于获得什么奖、什么头衔,计较什么评价、什么排名。俗话说实至名归,有了大的成就,达到了高的水平,自然会为人所知、受人所重。创作与发表都是公开的事情,不是保密的行业,何况现在网络发达、信息快捷,只要有了佳作,哪怕仅有一部一篇,也是不会被埋没的。以量胜质是无益之举,单靠炒作难免露馅儿,凭借关系则等于自取其辱。

所以,我主张青年作家埋头苦干。当然,这个“苦”字人都不喜欢,我也不希望、不忍心让大家受苦,那就“埋头甜干”吧。所谓埋头,就是不要老抬头张望名利;所谓甜干,就是享受创作的快乐。衷心祝愿青年作家们在“埋头甜干”中走向成熟。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