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长三角有书香

2019-08-21 19:02:37 解放日报 

今年初,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扬州的创新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在沈飞与扬州的一揽子合作协议上有这么一条:在沈飞扬州创新研究院内计划建设一座城市书房。这一措施也是扬州市提供给沈飞的文化优惠政策之一。

24小时城市书房能够为读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图书馆服务,是扬州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从2015年开始,扬州拿出最繁荣、最漂亮、人员密度最大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目前,主城区已建成开放的城市书房达32家,实现了主城区内15分钟步行阅读圈。

图书馆只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吗?在扬州,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城市书房正逐渐拓展至城市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除了为沈飞服务之外,最近扬州城市书房还在开发扬州旅游检索系统,游客可以通过这一系统了解扬州的旅游信息。

“扬州的城市书房正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图书馆一位管理人员这样说。扬州打造“公园城市”,短短5年兴建了350座公园,一些公园在落成之时,人们总是能在黄金位置上看到新建的城市书房,公园和书房形成的公共空间,为这座人文底蕴浓厚的城市增加了新的风景线。

城市书房也在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一起成长。从2013年开始,张家港、温州、扬州、杭州、宁波等数十座长三角的城市开始兴建“城市书房”。有人测算过,一个大规模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大约是7公里,一个城市书房的服务半径大约为3公里,一个更小规模的图书馆驿站的服务半径约为500米到800米。在城市不断扩大的同时,这些星罗棋布的城市书房填补了原有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不足的缺点,也给这些城市增添了几分温度。

你来或不来我们都在这里

时间回拨到2012年,作为老牌全国文明城市的张家港,全市上下正在探索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抓手。张家港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缪建新回忆,当时大家的共识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要回归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推动全民阅读,无疑是一个好的落脚点。“一座全民阅读的城市,还能不文明吗?”

然而,如何把全民阅读从口号落到实处?2012年的张家港市除了各级图书馆外,也有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向市民和农民开放的公共阅读场所,但是除了节假日外,读者寥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场所的开放时间有限,且与绝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重合。“上班的时候图书馆开门,你下班的时候图书馆打烊,那谁还会去图书馆看书?”缪建新认为,营造阅读的氛围,首先要满足阅读的需求。

为了解决公共阅读场所开放时间的痛点问题,真正让市民能够随时随地阅读,在全市范围内打造24小时图书馆驿站的想法应运而生。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范本,无人值守、24小时对外开放的理念一度遭到质疑,24小时图书馆驿站的设计几易其稿。“很多人问,为啥要24小时开放?有必要吗?会有人半夜进去读书吗?”面对这些质疑,缪建新坚持,读者的需求是个性化的,而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是传统的图书馆模式所无法满足的,图书馆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满足这些需求。“就像诗里写的,你来,或是不来,我们都在这里。”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设计,2013年5月8日,位于张家港市梁丰花园社区内的第一家24小时图书馆驿站正式开门迎客。尽管抱着“佛系”态度,但缪建新依然忐忑不安,“说老实话,梁丰花园的这家图书馆驿站开张之前,驿站的服务效果好不好、运行过程会不会出问题,我们心里也都没底。”

就在张家港图书馆驿站的命运不甚明朗之时,远在500公里之外,温州市图书馆副馆长仇杨坪和同事们,开始探索一种被他们称为24小时实体型自助图书馆的新模式。此前,温州市图书馆经常接到读者投诉开放时间太短,希望能延长。但是市图书馆的面积大、服务人员多,一旦延长开放时间,将增加一笔不菲的运营成本。仇杨坪知道,在广东已经出现了一种24小时自助型图书室,但面积很小,放不下书桌。正巧,原本出租给店家经营文印店的老图书馆被收回,是否在这里开设一间24小时的实体型图书馆呢?

2014年4月16日,温州市图书馆县前24小时自助图书馆对外试开放,面积180平方米,除了书籍报刊外,还配置有自助借阅机和书桌。馆内无工作人员,读者可安安静静地坐在里面看书,也可自行操作借书、还书等。这座温州首家自助型图书馆一开就火,一座难求,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座位,天蒙蒙亮时就去替孩子抢座。

在温州这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放之后不久,一个来自江苏扬州市图书馆的考察团抵达温州。这批来访者接到上级任务,要在扬州建设“零门槛、不打烊”的图书馆,特意到温州考察取经,除了温州,他们还走访了张家港、嘉兴等地,花了一年时间调研分析扬州城市发展以及阅读格局。2015年9月13日,扬州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正式对读者开放,这家位于广陵新城的书房面积150平方米,藏书1万册,同时,拥有32种报刊、30万种电子书、22个大型数据库、6个自建数据库等海量数字资源,可查询100万的书目数据。

2015年,温州市文广新局和图书馆公开征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正式名称,从征集到的280个形形色色的名字里,最终选定“城市书房”。随后,温州市图书馆注册了“城市书房”的商标。

自此之后,“城市书房”成了不少长三角城市24小时图书馆的共同名字。从星星之火到形成燎原之势,“城市书房”在长三角的发展壮大只用了短短几年。

走出困境“盆景”终成“风景”

2014年开出第一家24小时图书馆之后,温州市图书馆获得了读者的赞扬,但再次接到了读者投诉:一家太少,能不能多开几家?

仇杨坪当时的任务,是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寻找新的场所。但这事谈何容易。图书馆无法提供租场地的费用,只能找愿意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无偿提供场地,相当于“空手套白狼”。仇杨坪找了多家社区、企业,但对方大多不太愿意。“我把这个场地给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对方一句话,噎住了仇杨坪,她只好跟对方“画大饼”:“未来人流量会很大,社会效益会很好。”

第一个被仇杨坪画的这块“大饼”打动的是菱藕社区,这里原来就有个社区图书馆,只是位置不太好,面积不大且设备有些陈旧。温州市图书馆和社区商定,由图书馆出钱装修,社区负责腾出更大的场地。紧接着,有企业也被这块“大饼”打动了,这家企业提出,愿意提供一楼过道,装修改造成自助型图书馆。

扬州市图书馆馆长朱军是2014年赴温州考察团的成员之一,开建城市书房时,他们和温州一样,也陷入了场地难找的窘境。“最早建的两三个点都是我们‘忽悠’来的,房租一分钱没有,还要对方倒贴电费。”朱军记得,第一家城市书房的合作谈了两个月,其间不知道沟通了多少次。双方谈妥的条件是由图书馆提供装修、设计费用,由对方提供场地。

什么时候开始摆脱“求人”的困境?仇杨坪记得是2014年3家自助型图书馆开出之后,她一开始画的“大饼”成真了。居民蜂拥而至,媒体大篇幅报道,“人流量”和“社会效益”一下子都有了。

从那时开始,培训机构、小区业主委员会、儿童商业综合体、软件产业园等纷纷找上门来,愿意免费提供场地。紧接着,温州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实地调研,呼吁城市书房应列入“民生实事”工程。从2015年开始,城市书房真的被列入了“民生实事”工程,并获得每年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保障。

仇杨坪说,现在的情况是,每年建设名额有限,往往一个名额有好几家来争,在这些报名场地中,他们会选优选好。

“雪球效应”同样出现在扬州。半年内开出3家城市书房之后,城市书房成了扬州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扬州市长信箱经常接到市民有关城市书房的来信,来信内容大同小异:希望能在我家附近建设一座城市书房。从2016年起,城市书房被列入扬州市民办实事的一号文件,并获得专项扶持资金保障。“扬州人崇文重教,爱读书的习惯由来已久,扬州有一句老话‘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朱军认为,城市书房的兴盛与扬州的文化气息有着直接关系。

单从租金来看,建设城市书房肯定是一笔亏钱的买卖,但如果加上未来的效益,这笔账却要重新算。温州南塘社区建了城市书房并改造小区入口后,小区房价比周边没建城市书房的小区每平方米高2000元。有的高档小区找到仇杨坪:“我们虽然是高档小区,但没有城市书房,这说不过去。”在扬州,有的开发商一口气提出花100万元资金用于城市书房建设。还有的开发商找到朱军,提出有栋临街的房子,之前出租给证券公司,现在收回来要建城市书房。

市场的认可催生了城市书房投入方式的转变。一开始,扬州城市书房的建设属于“政府引领,多元投入”,2015年上半年,在“盆景做成风景”之后,转变成了“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变化。统计显示,扬州城市书房仅建设就争取到社会各界多元投入资金2730万元。据朱军估计,城市书房约2/3的投入资金来自于社会各界。接下去,扬州市图书馆计划与其他公司合作,在城市书房销售图书和文创产品以补贴运营费用。

在扬州和温州,80%以上的城市书房由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合作。不久之后,这些城市的机场、动车站内也要建城市书房。

汇聚一座城市的善意和暖意

位于瘦西湖景区内的STARRY咖啡城市书房,有书房和咖啡吧两个区域,别致的设计理念让这家书房在去年获得“最美悦读空间”的称号,它也是扬州首家民资注入的城市书房。不过,这家城市书房的建成并不容易。2017年上半年,项目负责人张晓东第一次申请时,因为场地面积小、设施不达标铩羽而归。后来他才知道,当时拟建7家城市书房,有32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来报名,竞争非常激烈。此后,张晓东扩大场地,提高管理能力,在半年之后的第二次竞标会上,终于获得了配建资格。

“我一直觉得传统图书馆的形式应该升级。”身为设计师的张晓东调查了长三角一些网红书店的经营模式,他认为,城市书房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方式。在这个城市书房,他开过插花讲座,办过音乐分享会,还举办过“以书换书,以书换菜”的物物交换活动。“我希望大家把图书带到生活中、带到景区里,人与人之间可以更敞开地交流。”让他得意的是,有人在参观了这家城市书房后评价:“虽然不赚钱,但这里应该算是城市书房的2.0版。”

目前,扬州已拥有32个城市书房,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升级已成了城市书房的一个关键词。这一升级体现在智能化水平上的,最近扬州的城市书房实现了“刷脸”、支付宝扫码进门等功能,未来城市书房将更加注重与读者的互动。这种升级也体现在建设的规模上,据朱军介绍,未来,扬州将建设一批300平方米的城市书房。9月21日,位于老城区地标院士广场周围的两栋历史建筑将开发城市书房,面积有近千平方米。

在张家港,既有的公共阅读场所也在进行升级,张家港市图书馆计划将原本的社区阅览室等逐步改造为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驿站,以进一步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此外,张家港市还打造了初心书屋、竹林通话书屋、艺书房等一批主题“最美悦读空间”,与图书馆驿站一样,同样采取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助服务模式。

在这些“有形”的升级之外,还有一些“无形”的升级。在温州,市民们一方面享受着城市书房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和城市书房共同成长。在鹿城区图书馆五马分馆城市书房,记者看到一份志愿者登记表,这些志愿者由瓯海中学的学生组成。目前,温州城市书房拥有三四十支志愿者团队和几百名志愿者。此外,城市书房还获得很多团体帮助,如有的文化公司免费为城市书房拍摄宣传片,还有公司准备在书房免费安装直饮水器,还有的单位免费制作书房电子地图。“温州人历来有民间自治互助的传统,自助式的城市书房与这座城市的脾性正好契合。”一位志愿者说。

最近,有人向仇杨坪反映,一到深夜,一些流浪者会进入城市书房休息,如何处理?仇杨坪给出的建议是,只要他们不影响别人,安安静静在里面看书就没问题。“这个地方可能是他们唯一能进来的比较温馨的地方,也是社会可以给他们一点温暖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城市书房正汇聚着一座城市的善意和暖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