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力量是对人们精神生活影响的力量”,“是改变心灵、转换心灵的力量”,“能够带给人警醒”,“使人从容面对一切杂难”,“对自我生活重新反观”,“形成自己的好恶取舍”,“开明心智,开阔和深入情感”,“给你提供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看世界的视角”,“成为精神的背景墙”……作家王蒙、贾平凹、梁晓声、李辉、梁鸿、徐则臣、笛安、彭敏以及艺术家吴为山、王立平、李野墨等出现在图博会展馆的大屏幕上,解读“文学的力量”,吸引过往的参观者驻足观看。
嘉宾分享“我们时代的文学生活”(左起:王婉、贺绍俊、刘汀、范党辉)
8月24日上午,由中国作家网策划拍摄的系列短视频《文学的力量》在第26届北京图博会“中国作家馆”举行发布会,并邀请评论家贺绍俊、作家刘汀和编剧范党辉围绕“我们时代的文学生活”进行对话,从新颖独特的角度展示新中国文学的发展,探讨当下文学现场,引起媒体和读者浓厚的兴趣。发布会由中国作家网副总编辑王婉主持。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刘秀娟在介绍短片创作初衷时谈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总结新中国文学70年来的成就,分析、探讨历史经验和未来发展,是今年文学界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中国作协所属主要文学网站,中国作家网近几年来一直在努力丰富和拓展文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在强调权威性、专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希望以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展示新中国文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呈现文学对个体精神与命运的深刻影响。为此,中国作家网特别筹划拍摄了“文学的力量”视频短片系列,献礼新中国70华诞。
“我们不是做文学史的整体性梳理,而是截取7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事件、现象、人物及作品的横切面,从具体的、能唤起当下读者共鸣的点切入,以主题或者话题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让观众感受文学的力量。”刘秀娟介绍说,在“文学的力量”这个主题之下,每一集都有一个单独成立的分集主题,力求以生动的影像、差异化的视角,呈现文学与时代、社会、国家、民族和个人生活、命运、精神之间的密切关联,挖掘和表现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巨大而又具体的作用,唤起受众对文学更多的关注与亲近。目前,第一季的五集已基本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预计在国庆期间正式推出。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刘秀娟为大家介绍《文学的力量》系列短视频概况
“文学的力量不仅仅蕴含在文学作品当中,而是体现在文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刘秀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在一个文化消费的语境当中,我们需要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文学的脉象。为此,中国作家网特筹划了本次对话,邀请作家评论和读者分享他们对身处其中的文学现场的观察与理解。
在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每个人都面临着阅读困境,各式各样的书籍迷人眼球,往往使我们“无书可读”。贺绍俊认为,阅读分为“有用的”和“无用的”,前者指向一切能够为人提供某种回报的知识习得,但真正的文学阅读从来没有短平快的“盈利模式”,文学阅读旨在打开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用审美眼光对世界万物进行想象。“无用之用”是古往今来一切文学阅读的特点,然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一代人也都只有独属于自己的生活,三位专家表示,永远只有“当下”才是最美好的文学时代。刘汀谈到,我们没有办法想象自己未曾生活过的时代,也无法活在自己虚拟的空间中,只有立足当下、认真感受火热的现实,懂得与时代相融相处,才能获得美好的文学生活。作为“生活”的文学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文学技能,也不需要以文学工作作为职业,只要把心灵面向生活中的真善美彻底敞开,生活中就处处充满文学精神。在范党辉的文学生活中,契诃夫的《凡卡》意义非凡。最早读到这篇小说还是在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上,小说中萦绕着的淡淡哀伤气息,一个孤独的孩子凡卡给范党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看来,弱小又高贵的凡卡激发了她生命内在的善良,时至今日,这种高贵的善良都是她“写作的最高标准”,也是她的文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条。
配合对谈主题,发布会上试放映了系列片中的一集《文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该集以共和国70年岁月中,文学传播方式的变化为脉络,讲述可读、可听、可看的,无处不在的文学,短片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生活场景,带给观众关于文学的美好记忆和深切共鸣。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表达了对文学短片的期待,他们纷纷提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作家、作品和文学话题等。中国作家网愿意与广大读者保持沟通和互动,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推出更多优质的文学视频内容。
(摄影:尹超)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