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时候,反正我一个礼拜得休息一次,这一天就都用到读小说上,作为一个最好度假方式。”近日,85岁的王蒙现身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依旧神采奕奕。一开口就吸引了许多读者。
他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也幽默地给大家讲人生道理,“趁着自己年轻力壮,多学习、多工作,多锻炼,多读书,要过得有意义。”
阅读有多重要?读书是种思维活动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从1953年写《青春万岁》至今,他出版过45卷文集,创作过1800万字作品,作品被翻译为20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地。
他是出了名的爱读书。年轻时,王蒙读《战争与和平》,读《红楼梦》,还有各种更厚的经典著作。在本次做客“名家大讲堂”时,回忆以往时光,王蒙说,“反正那时候我一个礼拜得休息一次,这一天就用到读小说上,作为最好的度假方式。”
“现在谈《红楼梦》好多人都谈电视剧,谈《飘》的时候也都是看电影。我觉得这是好事,用各种方式接触这些文学名著。”王蒙感叹,“但很认真在那儿啃大厚本的越来越少”。
他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从吸引力上比,读书要枯燥得多、累得多,相反的看电视剧、看电影、听歌,花样又多,吸引力更强。可你不读书,对《红楼梦》的理解就远远差了一大截。”
“这是孟子早就讲的一个理论:人眼睛可以用来看,耳朵可以用来听,但只有用心才能有所思想、有所认识,用心指的就是读书。”在王蒙看来,读书是一种思维活动。如果光看电视剧,对《红楼梦》的理解还是隔着一层,“从思维的深度与强度来说,文学是一个根本的、基础的东西。”
谈《红楼梦》:越研究学问越大
说起来,对经典巨著《红楼梦》,王蒙可以算得上是“真爱粉”,许多诗词、对白都记得清清楚楚。
“曹雪芹在小说里,自思自叹的一些话也能让你感动的不得了。比如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王蒙说,你可以想象他的思想有多深,感情有多深。
每读一遍《红楼梦》,都能从不同角度给人带来新的启发。不久前,王蒙看过一本《荣国府的经济账》,感到很惊讶,“比如林黛玉的家产去哪儿了?里边分析认为,林家财产被贾家收了,林黛玉则处于一种好像是寄人篱下的状态。”
“这讲得很有说服力,当然是不是一定这么回事不好说。”王蒙说,书中还有很多分析,关于李纨的财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自己过去没有注意到的。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还有很多。王蒙笑着说,自己就是到850岁也研究不完,“你要没事,就去琢磨《红楼梦》,就不闷得慌;一辈子如果到了年老或处于逆境时,你们就好好研究《红楼梦》,绝对越研究学问越大,越研究生活越不寂寞。”
关注传统文化 研读《论语》《孟子》
包括《红楼梦》,王蒙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关注。在他的著作中,有不少是分享对《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作品的感悟。
“庄周梦蝶”的典故几乎无人不知,庄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直令人惊叹。王蒙解释,庄子说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过来以后就琢磨: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个儿变成庄子,“庄子真是‘神人’啊。他这么一提出这个问题,就把你震在那儿了。”
“另外,像庄子举的那些例子、故事,都太神奇了。鲁迅喜欢庄子,《野草》中有些地方直接使用庄子的语言;李白也喜欢庄子。类似‘人生如白驹过隙’,最早是庄子这样写的。”王蒙说。
孔子是另外一个王蒙越来越佩服的文学家,“他每句话都说的那么合适,您找不着这种人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没有悲观,但里面有对时光的叹息。”
“再有比如说关于‘孝’,孔子的话合适极了。”王蒙说,“他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子愿意让父母能生活的快乐一点,但父母不能等着你了。”
虽然年过八旬,但王蒙每天的时间依然排得很满:游泳、写作……他说自己到10月份就满85岁了,“到我这岁数人生是往下走的,可是你尽量坚持让它往下走得慢一点。”
所以,他一直坚持体力上、脑力上的活动,锻炼之外,写作从未中断,“你不吭哧吭哧干,那老年痴呆太容易了。人要奋斗不息、学习不息、读书不息,交流不息,要热爱生活、要热爱文学、要热爱读书。”
闲暇的时候,王蒙会看看微信,晒晒走路步数,逢年过节主动给人发祝福信息,有时群发,更多地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发,“一年没跟人家联系,过年再不问一声好,你有那么讨人嫌的嘛?人老可以,不要讨人嫌。”
“我认为生活首先是要活,不是死活,是生活:要运动,要动脑筋,要做事。”王蒙特别喜欢一个词“劳动力”,“我虽然年龄已经到这份上了,可我仍然是劳动力。我觉得一个人能够当劳动力是最光荣的事情。”
他同意“成长到死”的看法,“每天都可以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总有你不知道的。所以说生命不止,学习不止,成长不止。”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