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程青《湖边》:水面下的真相和烟火中的人性

2019-09-11 21:17:27 澎湃新闻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黑白的世界,只有善与恶两个维度,泾渭分明间法律是唯一的准绳,这样的世界是否存在? 在某个夜晚,边发生的一切彷佛在静静诉说着“烟火中的人性”,虽然复杂多变,却依稀间折射出水面之下的一个个真相。

最近,由程青所著,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说《边》在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评论家李敬泽,作家邱华栋,《当代》杂志社社长孔令燕,以及本书作者程青与各界读者就《湖边》进行了分享,并就“水面下的真相和烟火中的人性”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程青《湖边》:水面下的真相和烟火中的人性

程青

程青,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天使》、《最温暖的寒夜》、《发烧》等,发表小说集《十周岁》、《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今晚吃烧烤》和散文集《暗处的花朵》等,曾获老舍文学奖。

这部长篇小说《湖边》事关一张扑朔迷离的保单,一个逐渐浮出水面的阴谋。书中的主人公郑小松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小人物,即便个人生活危机重重,仍自勉力抵御,渴求翻身。而今,身在牢狱,看着窗外的光亮。好友安卓越、姐姐郑小蔓、妻子樊文花、恋人曹紫云……一众人影浮在眼前,许多过往纠缠也从记忆中掠过。心下长久忍耐着的郑小松,遍寻路径,试图抓住每个一闪而过的机遇。一个震悚人心的决定渐渐酝酿成型,直到大梦初醒,才知每个人的人生已有了怎样的震荡颠覆。

作者以不同人物各自的视角进行回溯,带有冷静的旁观感,清丽细腻。随着案件悬念的渐次铺陈,透过忠诚与背叛的博弈,重见极有生活意味的世情众相。犹如穿越湖面弥漫的烟云,望向对岸尚存的微光。

“对人性的悲悯,对人本身的爱,对每个像孤岛一样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个体生命的理解,试图去理解他的那种困难,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评论家邱华栋说。

程青《湖边》:水面下的真相和烟火中的人性

《湖边》

回溯现实以表达普通人的真实

谈起这本小说的灵感来源,程青介绍说这要追溯到多年前一个平凡又普通的一天。“有一天我在家看电视,其实我几乎不看电视,那天不知道怎么地电视机就开着,我一回头看见了一个人穿着红背心在接受审判,就是一晃,一个镜头。就是画外音,警察在说杀妻骗保,这个是很早以前江苏有这么一个案子,我就忘了。”程青说。后来,程青与身为导演的儿子在一次聊到文学与电影时,觉得这是一个想要表达的题材。

多年担任记者的经历赋予了程青一种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社会的观察力。但她也坦言,自己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将“居住在同一个身体中的”记者身份和作家身份区别开来。程青说:“虽然有工作上的便利,使我很容易可以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全貌,但是这反而会干扰我的虚构和想像。我在网上查阅的资料非常少,但有一些关键的点我是保留的,比如关于两个人最后的判决。”

关于文学和新闻的区别,邱华栋认为,新闻停止的地方恰恰是文学出发的地方。程青从文学出发,在书中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丰富性,以及社会的原因、个人的原因、精神的原因是如何导致人走向极端状态里的。“程青是女性作家里少有的凝视人性深渊的人。”邱华栋说。

孔令燕认为,不同于律师和记者,作家的任务就是“看到这些现实背后的人性”,挖掘出事件背后的逻辑,并进而表达出这种“人人心中有,各个笔下无”的东西。孔令燕说:“文学是我们生活中不是最核心的那部分东西,是我们生活中像阳光、像雨露一样的东西,给我们生活提供一点点想象力,一点点温暖或者一点点忧伤的那部分。”

烟火中的人性

《湖边》这部小说的核心是一场“杀妻骗保”的恶性事件,一个处心积虑的男孩为了偿还所欠的五十万元债款,欺骗一个农村来的女孩结婚并设计将其杀害。一个如花似玉的生命的陨落在书中戏剧性地与五十万元划了等号。但读完全书,读者不禁会为这个男孩的故事扼腕。“如此真正的恶,是由那么那么多很琐碎、很平庸、很家常,其实即使是跨越了阶层的分割,我们完全能够理解的如此琐碎和普通的动机堆积起来的。我们所有人加在一起把生活搞出一个这样的结果,尽管其中有的是受害者,有的是施害者,但这其实是我们共同搞出来的一个事。”李敬泽解释说。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时常被平庸带到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地方。

李敬泽认为,程青在这本书中可以深入到每一个角色中去体会这个角色背后的艰难,她虽然写了恶的事件,是“恶之花”,但是这朵“恶之花”充满了悲悯和宽容,是一个写作者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对每一种困境的体谅。

“她不是写生活中特别光鲜亮丽荧光灯下面的那个人,她写的是好像是有点灰暗面背后的不被人注意的‘他们’的爱恨情愁,写有一点点生活中不太得意,生活中的小人物,写他们的精神困境,写他们的内心的生活,写他们为什么在博览广阔的一个大时代里还要特别挣扎地去生活。她特别难得,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特别典型,就是表面看不典型,但是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群。”李敬泽说。

对此,程青回应说,她想要在这部作品中能将人性表达出来。“生活中,有时你想保护所有人,你不想伤害任何人,可是事实上你很难做到,你甚至想牺牲自己保护别人的时候都不一定保全得了别人。但文学可以为每一个人找到合理性,通过虚构的形象来传递出善意。”程青说。

多角度叙事致敬经典

《湖边》一书中前后共有八个人在叙事,他们彼此或是亲戚,或是朋友关系。但实际上有一个隐含的作者,即程青本人在掌握着语调。

“这种多声部的叙事让我们读者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每个人都在讲这个角度理解这个事,同时不断把情节往前推进,往后回溯,来回在时空之间来回跳跃,让我们能够很快进入到这个语境里。”邱华栋分析说。

邱华栋介绍说,多角度叙事的手法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中有着最为极致的展现。小说中共有37个叙事者,不仅是人,动物,甚至物品都在讲话发声。小说一开始叙事就是一个死人——我是一个死人,我坐在井里,非常潮湿,但是我的脸已经破损了,我想大声呼喊,可是我的身体是僵硬的。我知道谁杀了我,但是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嘴里含着一枚金币,按照古老的习俗,嘴里如含着一枚金币,秘密就将被掩盖。“是凶手塞在我手里的”。

而到了第二章,叙事的主体转向一条狗——我是一只狗,我看见了凶手,凶手杀了他,我想告诉你,但是我不能汪汪大叫,因为我是一幅画上的狗。

“除了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也使我深受启发。在这部小说中,都有向他们致敬的地方。”程青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