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话题一直是社会上的热议话题,近期的影视剧比如《致命女人》《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天空之城》以及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BBC的纪录片《日本之耻》等,都将性别议题再一次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比如:适龄年龄的女性一定要结婚生子吗?社会对于婚内男性出轨的苛责程度远远低于女性,这合理吗? 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代际之间的相处有怎样的处事智慧呢?沈奕斐
9月21日下午,思南读书会如约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专家沈奕斐携新书《透过性别看世界》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如何理解性别差异?——《透过性别看世界》”。
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希望通过“性别”这一视角来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差异,理解差异和处理差异。当人们能以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差异的美,能让差异共存,也有让差异一致的能力,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如何突破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沈奕斐开场便与听众笑谈她最近在追《陈情令》时的感慨,她发现当红男演员肖战因为“腰细”而频繁登上微博热搜,这进一步激发了她的研究兴趣——是不是腰细就一定是女生?有一定曲线就是女生?男性女性最重要的本质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吗?性别那么容易被区分开来吗?
“我今天会先从性别差异讲起:首先我们透过性别看世界,性别到底是什么呢?我的研究方向是性别研究,尤其是关于家庭研究,我自己的理想就是‘把生活深化为学术,把学术翻译为实践’,特别社会学研究就是把我们日常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背后的规律并总结出来。同时,我希望把学术的东西用更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沈奕斐如此谈道。
日常生活中的刻板印象每天都会环绕在我们身边:男性就应该比较理性、抽象、思维能力强、同时也更暴力吗?同时,女性就应该是更温柔、感性、细心的吗?
在沈奕斐看来,“我们过去男女性别没那么多的差异,只是一种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叫狩猎文化和采集文化,女性因为生育的问题更多从事采集文化即种植,男性则出去狩猎。但偶尔也会有女性出门狩猎,比如玛格丽特·米德通过对三个原始部落中与西方大相径庭的性别角色考察,发现其中两个部落是男性狩猎,一个是女性狩猎,但慢慢时间长了还是会形成一种不言自明的社会分工界线。”
关于社会性别分工界线的形成原因,沈奕斐认为,最主要是因为早期避孕技术没有发展,女性不断陷入循环往复的生育当中:在上世纪60年代避孕技术出现前人类无法控制自己的生育,只要女性生殖健康,她们便会长期处在“怀孕—生育—怀孕—生育”的环境当中,这大大减少了女性参与社会分工的可能性与机会。
《透过性别看世界》
什么叫社会性别?
“我们讲的社会性别其实是一个间断的翻译,它在讲我们整个性别都是由文化来建构的,包括人的地位、角色、服装、行为规范都是由这个细节来决定的。”沈奕斐说。
在沈奕斐眼中,性别差异共有两类:一类是如前所述的没有依据的刻板印象,第二类是则是在身体上已经证明的差异性,例如,女性荷尔蒙的比例跟男性之间有本质不同,包括体内生殖器的构造也明显相异,但目前较前沿的脑科学发现大脑在两性之间没有天生差异,只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根据这种差异性,沈奕斐在书中反复从身体角度讲什么叫美,美背后的文化是怎样的,性背后的价值观是怎么排列的,这个性的等级体系是如何建构的……“我想关注这个价值观是否符合今天的时代,工作领域我们又是怎么讨论性别平等问题,这些都是我试图反思的内容。”
沈奕斐为听众介绍,《透过性别看世界》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具体的理念,第二个板块是性别差异在四个主要领域如何呈现,最后一个板块关于性别差异是如何建构的,即媒体怎样建构、语言怎样建构、政策怎样建构社会中的性别差异等等。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如果我们没办法处理好差异,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无论在私人关系还是公共领域中都会出现较严重的问题,我们今天也在不断处理这种差异性,这是我觉得面对复杂社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向所在。”沈奕斐强调。
活动现场
讲座结束后,活跃的现场观众与沈奕斐进行了十分精彩的问题互动,有听众就当今社会普遍的不愿结婚、不愿生子现象向沈奕斐提出疑问,沈奕斐回应:当下青年不愿走向婚姻的主要原因是性别角色的严重不匹配——200年前的男性角色和现在的男性角色都是承担家庭财富积累,责任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女性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年后女性负责家庭和美之外也要承担社会职业,其角色范围既要有公共领域又要包含私人领域,所以当男性角色没有普遍涵盖两个范围时,性别角色的差异与不匹配就会影响年轻人走入婚姻的比例。
沈奕斐指出,第二个原因是当爱情在90后中不再具有争夺个人权利抑或解放的意义时,爱情就会出现明显的降维。不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挑战家庭权威,还是《泰坦尼克号》中的挑战阶层,抑或“五四”中的恋爱个人权利张扬,爱情都是具有解放意义的。今天当父辈子辈、两性关系都更加紧密时,年轻一代会觉得生命、自我才是最可贵的,自我与自尊变得异常重要。同时,这种亲密关系对于差异的容忍度非常低,所以学会处理亲密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会处理差异最好的方式之一。
“另外,我也特别鼓励生孩子是因为,人类无论多么强调自我与独立,你跟世界一定会产生连接。现在年轻人向上的连接是父母,当未来越走越远你一定还会和社会中的其他关系发生连接,这时,婚姻制度、生儿育女制度就是最简单的解决你跟社会发生关联的方式。这也就解释了很多人20多岁拒绝走入婚姻,到40岁、50岁就很想结婚的现象,因为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和社会共同进步。”
还有读者问道:“为什么社会上对男性出轨的苛责度明显低于女性?”在沈奕斐眼中,这与社会私有财产的继承与分配有密切的关系。“恩格斯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时就在解决这个问题,在没有DNA技术的古代,一名男性要确定自己的财产由谁继承时就试图通过控制女性的性进行保证,确保它们传到直系的子女手中。同理,订婚制度也由此诞生,通过‘提前宣布’的方式形成周边人对女性有无发生混乱性关系的一种监督。”所以古代对女性严格性控制的背后,是历史上私有财产体系的逻辑在运行。
沈奕斐最后谈到,女性出轨现象增多是在1960年左右,因为这时避孕技术的发展使得两性关系在保证财产继承的前提下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这背后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赤裸裸的社会利益关系,财产的外流是家庭所不愿发生的事情。“所以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是我们社会的基本关系,一点都没有错,家庭关系本质上就是一个生产关系的体系,婚姻本身在这层意义上就是为了私有财产的传递。”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