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凭借《献给母亲》《摆渡人》等诗歌在网上引起极大反响的诗人黄惠波,一不小心成了读者眼中的“网红诗人”。为何黄惠波的诗歌能产生掀起一种旋风式的情感共鸣?近日,围绕主题诗人黄惠波及其诗歌创作的“深读诗会”第二期活动在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文学空间举行。
深圳诗人黄惠波
“禾是稻谷,是拿来吃的米;火是燃料,禾火加在一起就是温饱。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秋,愿意把自己献给无比眷恋的土地,一个人活着要惠及周围的人,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据了解,黄惠波是广东揭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1983年开始创作,迄今创作诗歌千余首,曾获“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第五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等奖项。他对秋情有独钟,已出版的诗集《禾火集》《知秋集》《三秋集》《秋问集》《秋路集》皆表达了他对秋的深远寄意。故此,本期活动围绕主题“风骨与情怀:秋韵中的爱与美”,通过朗诵与点评的方式,对黄惠波的《秋问》组诗展开生动的探讨。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赵婧主持。
活动现场照
活动开始,主持人赵婧娓娓道来的开场白很快就将在场的各位带进诗意的空间:“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能够慢下来一起读诗是美好的事情,这种慢时光是属于心灵的、属于诗歌的、也是属于友谊的。诗歌是诗人精神和智慧的体现,优秀的诗歌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城市的喧嚣,让心灵变得纯洁、宁静。假如生活让你觉得惆怅,请你尝试着朗诵一首诗。”
接下来张艳容、万璐、阮雪芳、鲁克、赖佛花、邓妙容等人相继朗诵了黄惠波的《秋》、《世界因我的思念醒来》、《秋之恨》、鲁克《胡杨秋问》、赖佛花《全世界的秋天都能看到我的故园炊烟》、《落叶与思念在风中并肩而行》。
“曾记得——/母亲面对我笑/笑我笑的样子/母亲背对我哭/哭我饿的样子/打台风了/单薄的母亲赶紧关好门窗/还用泥砖把门槛垫高/以防风雨/深秋的清晨/母亲穿着那件单衣/在院子里打扫/墙角的野花在风中发抖/那个景象啊/烙在我的胸口/从此以后/我疯狂地爱上了秋天/……”其中,阮雪芳用潮汕话朗诵的《秋之恨》特别触动了黄惠波对逝去多年的母亲的怀念,而他自己对该诗的边忆诵边解释,也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诗人不能无病呻吟,创作时一定有要真情实感,哪怕自己的情感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黄惠波说。
为什么那么忙还有时间写诗?这是黄惠波经常被人反复问及的问题。他在活动上对此坦言:“写诗不需要时间,我不是一个写诗的人,只是用我的笔把从心里流出来的句子记下来,仅此而已。我从来不管诗歌,只管工作和生活,但是当某一个时刻有诗歌来敲门的时候,哪怕夜深人静,我都会打开门来对它说:请进来。”
黄惠波既爱写诗,又爱读诗。他有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惊人本领,就是能大段大段背诵自己的诗歌,声情并茂,一字不差,其对诗歌的热爱可见一斑。“在我的眼里,全世界所有的功利加起来有时候未必有如一首诗那样让一个真正热爱诗歌的人觉得人生美好。”
当天,黄惠波的诗歌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诗人的好评。《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王山亲自朗诵了黄惠波的诗作《献给母亲》,并称赞其诗真诚。《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表示,黄惠波的诗歌让大家凝聚在一个情感的共同体之中。李少君说:“虽然黄惠波有多种身份,他是政府工作人员,是父亲,是儿子,但回到诗歌中,他就回到纯粹的情感之中,纯粹的情感是诗歌的本体。”
在《诗潮》主编刘川看来,黄惠波的诗歌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此外,徐肖楠、张奇、远人、刘虹、柏亚利等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评述黄惠波的诗歌创作特色。
据了解,“深读诗会”由赵婧、朱铁军、鲁克联合发起。赵婧表示,深圳是诗歌创作极为繁荣的城市,诗歌的现场活动也非常活跃,有别于其他诗会,发起“深读诗会”的初衷是基于一种朴素的、单纯的心愿,那就是让诗歌现场融入诗情、诗性,融入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人与诗歌之间,语言与情感之间,返璞归真,去繁芜而从心、入境,回归到真诚、质朴、温暖、自然、随性的诗歌交流现场。“所以我们也期待,未来的深读诗会现场,为热爱诗歌的大家所提供的,将是一个值得被怀念、有感动、有共鸣、有温度的诗人聚会。”赵婧说。
深圳《特区文学》杂志社总编辑朱铁军则表示,诗歌是承载想象的,语言是承载想象飞翔的翅膀,“深读”的内向与外延空间也与诗歌一样,有表面之意,也有想象的羽翼,目前赋予它的是深度阅读、深层阅读,也可以是深圳阅读,阅读深圳,同时也很希望它是深情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