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出版业加强对外贸易和交流合作

2019-10-22 19:17:57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出版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拥有68年历史的江西人民出版社与新中国出版业同命运、共发展,走过了从计划经济建设到市场经济创新、从数量规模增长到质量效益提高、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发展、从单一纸质到融合发展的历程,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的品牌出版社。

从计划经济建设到市场经济创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江西人民出版社就在计划经济中诞生、成长。

1951年11月23日,江西人民出版社的前身江西人民通俗出版社成立,以通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工农群众出版各种通俗读物,提高广大工农群众文化水平为职责,成为一家党社。第一本出版的图书为《伟大的祖国》。1954年春,江西人民通俗出版社更名为江西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有一定学术水平、理论水平、艺术水平的理论著作、科技著作和文艺作品、儿童读物等,开始出版全省中小学各科教材。1957年,遵照文化部要求,江西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中级读物和当地作家的著作。1959年春起,根据中央和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开始进行整顿工作以保证重点读物的出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出版了《伟大的十年 辉煌的十年》《十年巨变》《红色风暴》《红色歌谣》《红色画集》《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红色安源》等。

1979年6月,经过“文革”磨难的江西人民出版社重新组建。内设办公室、总编室、政治编辑室、文教编辑室、科技编辑室、少儿读物编辑室、文艺编辑室、美术编辑室和出版部,以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双百”方针,出版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一家综合性出版社。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出版思想的指引下,江西人民出版社解放思想,创新性地开发出了多条产品线:一是冲破禁区,率先出版了一批优秀翻译作品;二是集中整理、注释、今释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江西历代名人的著作;三是打破地方出版社不出辞书的框框,出版了《现代汉英词典》《古书典故》《中国历代人名词典》等一批优秀工具书并发行全国;四是服务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出版了大量的科技图书和经济理论著作;五是走出了一条书刊并举的路子,创办了10种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人民出版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主旋律图书为旗帜,以精品学术书为脊梁,以大众畅销图书为龙头,以教材教辅为支撑,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丛书》《江西通史》《中国母亲》等一大批精品图书,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版业也处于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的关键期。

70年来,江西人民出版社共出版图书3万多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满足了不同历史时期读者阅读的需求,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大力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效益要求日益增强。

江西人民出版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机构,夯实平台建设。增设重点图书出版中心、学术出版中心、古籍出版中心等,负责全社重大出版工程、国家出版规划、古籍整理类图书的策划、组织与编辑出版工作。

二是聚焦精品出版,做好重大出版工程建设。围绕工作大局,策划、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物;着眼于优秀学术文化的积累与传播,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专著;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出版了大量的红色精品图书与普及读物。

三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与出版物质量。持续举办、参加相关培训和竞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加强编校队伍建设。在第六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中,有青年编辑一人就夺得校对个人优秀奖、荣获江西省团体二等奖。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部分重点报刊及少儿类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旗下《亲子》期刊位列编校差错率为零的少儿报刊名单中,且连续两年编校质量零差错,体现了较高的编辑校对水平。

江西人民出版社始终在提高原创能力、提升思想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以打造传世精品和扛鼎之作的匠心,出版了《世界历史》《影像中国70年·江西卷》等图书,荣获业界诸多荣誉:20种图书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9种图书入选全国主题出版工程,40多种图书获全国优秀党建图书奖等全国性图书奖,20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个项目成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36种图书入选国家走出去重点项目,13种图书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这些标志性出版物的出版,实践着从高原向高峰的攀登。

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发展

70年来,我国出版业经历了从内生式发展到外延式发展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加强对外贸易和交流合作,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小进小出”到“大进大出”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在服务国内读者的同时,始终坚持走出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传播中华文明。

出版社多种海外版图书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荣获各类走出去相关项目和奖项。其中,《牡丹亭》(汉日对照)、《天工开物》(汉韩互译)、《儒林外史》(汉日互译)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中华文库》“多语种对照版”项目;《中国文化ABC》(英文版)、《世界历史第27册:战后西方联盟》(英文版)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出版项目;《世界历史第25册:殖民扩张与南北关系》(英文版)入选“丝路书香”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中国人权建设60年》(德文版)、《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韩文版)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阿拉伯文版)入选中宣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两个工程”资助项目;《中国文化ABC》荣获“第十五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输出版优秀图书奖;《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入选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优秀版权图书奖。

从单一纸质到融合发展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70年来,出版业发展升级始终与科技进步相伴相随。随着印刷技术的提升,激光照排的出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业也从单一纸质向融合发展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推动听书、电子书、知识付费、在线课程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读者带来了“一屏万卷”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在融合发展和数字出版的大潮中,江西人民出版社发挥自身优势,融通多媒体资源,着力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由只能出版单一的纸媒体出版物,发展到数字化的有声读物、视频读物等。

一是组建数字出版中心。2011年,数字出版中心组建后,通过充实人员、购置设备、搜集整理内容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数字出版活动。

二是积极运营有声书。2017年5月,江西人民出版社积极介入有声读物的出版,精选优秀图书制作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FM开通“江西人民出版社书声朗”频道。2018年,双方深度合作,增加了专辑付费产品。截至今年5月,“江西人民出版社书声朗”已上传《邓涛说老南昌》等760个听书产品,发布专辑25个,累计播放量442万次,粉丝数1.3万余人,订阅量1.8万次。

三是用数字出版再造传统教辅生命力。201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继续与江西新华发行集团、软云科技等合作开发电子练习册,“明思E学”资源网上线,制作上传资源9321个,注册用户达13.6万。

四是增设网络营销中心。江西人民出版社将分散经营的网络资源整合为网络营销中心,开通了京东自营旗舰店、淘宝直营店、亲子杂志淘宝官方直营店等,打造成熟、完备的电商经营平台。明思E学网、“明思文教”公众号,累计用户10万+,累计阅读量800多万;“海量阅读”公众号读者数5万+,月阅读量在10万+。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江西人民出版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永远为人民出好书”的历史使命,秉承“传承文明 书香天下”的文化担当,高举主题出版旗帜,勇攀文化高峰,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