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崖丽娟的第一本诗集《未竟之旅》,最近刚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诗集共收入她近一年来所写的诗歌130首,分为三辑,首辑为爱情诗,次辑为哲思类,包括其对人生、对生活、对艺术、对时光流逝、对季节更替等感悟、认识、思考;末辑为组诗,题材较广,有乡愁、有咏物、有辞旧迎新、有都市变奏。每辑之前都附有简短的题记,既是一种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提示,又如同文字优美、富含哲理的散文诗,把整本诗集的框架结构和情感脉络大致串了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读大学时崖丽娟就开始写诗,读研究生时曾发表过一些,后来忙于媒体工作,无暇顾及。近两年,“不忘初心”重新回归诗歌创作。
诗人、作家赵丽宏在序《未竟之旅》时写到:“读崖丽娟的诗,感觉是面对着一挂清澈汹涌的瀑布,波光晶莹,水声轰鸣。她的幻想和激情,带着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诗歌,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我和我的诗/如飞蛾/扑火而来/又涅槃而去。这是怎样的一只飞蛾?她展翅投扑的,又是怎样的火,她的火中涅槃,又是怎样的情景?读她的诗,可以依稀找到答案。”并说他相信,这本诗集会打动很多读者,也会给爱诗者非同一般的启发。
毫无疑问,诗集最亮眼的部分当属爱情诗,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诗歌评论家孙琴安评论崖丽娟似乎用尽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语言和感受,来倾诉和表达她的同一主题:即她的所思所想、所爱所念。爱虽离她而去,却又无处不在,夜夜魂牵梦绕。她殚精竭虑,几乎写出了爱的各种滋味,以及爱过和被爱过的各种感受。用她自己的诗句来形容:“我把美好的记忆/用诗的名义/回赠我自己”。孙琴安认为,写情诗是女性的强项,她们诗中那种为情而生、为情献身的非凡勇气,诗中的那些痛点、细腻、纠结和决绝,是一般男性所难以抵达和相形见绌的。
当然,崖丽娟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生活了30年的“新上海人”,她的诗中也写有不少乡情,组诗中的4首《思乡曲》和3首《归故园记》都极有代表性,非常抒情,但她的乡情往往又和亲情交织在一起,在乡情中往往兼有亲情,在亲情中又往往含有乡情,二者常常融合,愁绪无端,深情绵邈。显然,一个以他乡为故乡的诗人,对自己家乡怀有深切的感情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只有“浓浓的乡情”才能“慰藉我永远孤独的心灵”。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海市民诗歌节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集活动中,崖丽娟的诗歌《我是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繁花一朵》,从征集到的11万首诗中脱颖而出,入选《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原创诗歌朗诵会。
作为一名历史系研究生,崖丽娟的诗歌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一样诗意盎然,在质朴中凸显哲思,故著名作家王小鹰在读《未竟之旅》后推荐说:“研究历史的人转而写诗,更别有一种纵深、哲理的思考,使她的诗作在情感飞扬之外,留下更多供人咀嚼的意境。”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