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晓风书屋(总店),创始人朱钰芳正在把面包收拾起来分给同事们 2015年 好摄女 摄
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创始人朱锦绣正在看她先生写给她的信
若问我,中国哪座城市每年都会去,也有机缘去,那就是杭州。
这些年,我去过很多次杭州,但逛的书店数量并不多。谈到杭州的书店们,在我脑子里会蹦出来两位女性的身影。一位是晓风书屋的创始人朱钰芳老师,另一位是纯真年代的创始人朱锦绣老师。
杭州晓风书屋在杭州有多家分店,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体育场路上的总店。创始人朱钰芳,在书店里,同事们爱称她“大姐”;在小朋友们那里,爱叫她“晓风妈妈”;在公众场合,我更喜欢称呼朱老师。
我走进书店的这些年,从她身上学习到了“替别人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她从来没有告诉我,而是我在和她的交往中慢慢领悟的。比如2015年夏天,在晓风书屋结束采访,我看见她亲自在面包区擦盘子,面包没卖完的绝不过夜,就让同事带回家,那晚还给了我两个,当晚回去我就吃了一个;还比如,2018年我的新书分享会,她邀请了杭州的一些嘉宾们,当晚有点小雨,她会给其中一位离开较晚的嘉宾送一把伞,这个细节并非她说出来的,而是我观察到的。
我曾经在一个公开的演讲里说过:一个好的书店创始人,未必有很好的文笔,也未必有很多创意点子,但是一定有替别人考虑的心思以及方法。最珍贵的是,无论你是“大咖”“小咖”,还是普通人,她都能用心跟你交流。
今年我去晓风书屋,朱钰芳老师在外地出差。她让我找他先生姜老师,我总觉得麻烦,后来就一个人悄悄去晓风书屋坐了一小会儿,我特别喜欢面包区那个靠窗的位置。坐在那里,喝果汁、吃面包,看窗外的人来人往,我会隐隐看到这些年过往的自己,也看见晓风书屋在实体书店转型的这些年里,它一直都还在,选书上依然保留自己的风格,读者依然很安静地在店里阅读。一切都那么真实,也很踏实。
杭州这座城市的书店们,好像总有缘分聚在一起。2016年初春,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发行协会的论坛,认识了好多书店店主,这得感谢晓风书屋的朱钰芳老师。论坛上,纯真年代书吧的创始人朱锦绣老师也在,其实我看她博客好多年了,她也知道有个叫“好摄女”的姑娘一直在拍书店。
后来我去了纯真年代书吧,看到她先生写给她的信,当时拿着手机翻拍,没想到镜子里居然拍到了朱锦绣老师。那时候,她先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好几年了。
我知道杭州纯真年代,知道朱锦绣老师因为得了癌症而开书店的故事,甚至后来知道她先生的离开,都是在微博盛行的时代,从她的博客里读到的。但多年后,真正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过了很多个坎儿,表现出来的优雅是骨子里的,一点都不“假“。
今年,我去了纯真年代书吧(杨柳郡店)。这是新店,也可以叫社区里的书店。当然也是复合空间,店内以文学生活方式的书为主,二层还有儿童专区。从整体的空间设计到局部的空间颜色,都是那种低调的优雅,比如有我喜欢的深绿色。
记得那天跟朱锦绣老师聊天,她希望新的空间有延续纯真年代的风格,不要只为了颜值而太扎眼。我明白她的话,也知道做书店是要慢慢养的。对她来说,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策划、组织读书会,书店里的人最为珍贵。晚上离开的时候,我买了方文山的签名版明信片。
无论是晓风书屋的朱钰芳老师,还是纯真年代书吧的朱锦绣老师,她们能把自己的书店在杭州扎根很多年,她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都是踏实做事的女人,并且一做就是很多年。我想,这也是我愿意在书店深耕的动力吧。
前面是杭州的本土书店,也可以叫地标书店,其实杭州的书店很多元,也有一些外地书店品牌,我个人很喜欢的是杭州单向空间。
熟悉单向空间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里做内容是认真的,因为有创始人许知远;这里做产品是认真的,比如一年又一年的单向历。今年夏天我在杭州单向空间里买到了睡衣系列的书衣,这都让我明白,这些产品的背后一定有好的团队。
来到杭州单向空间,在2800平方米的复合空间里,我居然站了两个小时,因为一直在慢慢看、慢慢拍。这里的每一个书分类,都有它独特的逻辑——这些书的背后都站着一个若隐若现的、很懂书的选书师。准确地说,单向空间背后的运营人也是极认真的。
可见,在一座城市里,无论开小书店还是连锁书店,最重要的还是书店人的用心。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