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从这里磨练出了一辈又一辈文学精锐

2019-11-25 11:29:51 文艺报 

我很高兴,虽然垂垂老矣,也还能来到现场,祝贺文学界的一报一刊创立70周年。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代,或许不能想象。新一期《人民文学》来了!新一期《文艺报》来了!那意味着你必须立即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致志开始阅读。不是隔三岔五有选择地读,不是翻翻目录便放下了,而是一篇紧接着一篇读,赶上小说是小说,赶上诗歌是诗歌,从第一页直至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句号。更不必讲《文艺报》社论,那要用红笔圈圈点点,反复研读,作出笔记。看过的旧报妥为保存,一叠一叠码放整齐,以备随时查阅。

文学期刊是作家的出海口,是作家温馨如故的港湾。中国海岸线全长达3.2万公里,如《人民文学》这样的深水良港,则数不出几家。正因为停靠这个大码头实属不易,客观上存在激烈竞争,70年从这里磨练出了一辈又一辈文学精锐。我个人成就谈不上,却也与《人民文学》紧密有缘。1979年初,忽然接到命令,说成立了一个战地采访组,指定我为组长,明日几时几分前必须赶到前方指挥部。我大病初愈,提着两大包中药丸,风风火火急着上飞机。只见《人民文学》主编李季大老远追赶过来,呼叫说:“你的第一篇稿子一定要给我!”人家一个大主编,跑得气喘吁吁,我怎么好意思,连声高喊:“我保证!我保证!”这就是发表在1980年1月号上的小说《西线轶事》。原稿是6万字,两位资深编辑徐以和王扶说,刊物不发中长篇,要我缩减为3万字的一个短篇。拦腰斩断,未免太惨了一点,我当然很不情愿。两位女将态度强硬,没有回旋余地,为了攻上《人民文学》,最终我还是同意了。后来证明,分作两个短篇发表效果蛮好。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我的创作思想经历了一个“解冻”过程,彻底清理了长期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影响,希望能够作出一点新的尝试与追求。《人民文学》1999年第一期刊出了短篇小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次年第一期刊用了《或许你看到过日出》。所料不及的是,连一起写东西的文学老友也不予理解,说你是作家协会副主席,人家不好枪毙你的稿子,云山雾罩的,你写的什么呀!副主编肖复兴毫无保留地表示支持,说还有这样的短篇只管拿给我,肯定头条给你发出来。七老八十的人了,仍然少不了编辑部的关照与大力扶持。

长篇小说《牵风记》刚刚结稿,主编施战军、副主编徐坤及责任编辑李兰玉等,建制完整的一支队伍开进了我们干休所,向离退下来30年的一名老军人热情约稿。我谈到这本书属于探索性的,可能会引来人家的批评。施战军同志当即表示,文学评论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你可以批评,我们不也还可以反驳吗?编辑部是以义无反顾的姿态,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起推出了这本书稿的。不久,《人民文学》在杭州举办了授奖仪式,向历年来对刊物作出贡献的五位作家颁奖。我被列入五人之一,不仅仅有幸获此殊荣,更重要的是,我与《人民文学》携手并肩共同成长的永久友谊,由此被认定下来了。

《人民文学》具有某种不可超越的权威性,这不只是依仗一块国家金字招牌,而是经历70个冬春,面对黄土背朝天,一砖一瓦垒高起来的。大家知道,编辑部历届主编、副主编以及众多资深编辑,均为知名作家、评论家。他们的全部工作成绩,都是以舍弃自己的写作为代价的。含辛茹苦,令人叹服!不是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吗?他们正是怀着对文学事业的无限敬畏之情,承担起了繁荣创作的历史重任。欣逢《人民文学》《文艺报》创立70周年,祝愿两个编辑部加倍努力,引领广大文学工作者,向中国文学的高峰大步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光彩!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