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见面会现场
2019年11月30日下午,"青春梦·英雄骨·家国情——长篇小说《将军岸》读者见面会"在京举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作家协会理事李林荣,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许苗苗,艺术家、法国中西文化发展学会研究员刘豫华,《将军岸》作者霄白城,汇聚于北京朝阳大悦城上海三联书店,围绕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将军岸》,现场与读者进行了精彩深入的互动交流。
《将军岸》书影 作家出版社出版
《将军岸》是一部以北宋开国定鼎天下为背景的50万字长篇历史侠义小说。小说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为起首,以李煜金陵城肉袒出降、江南国版图归宋作尾声,全书结构开阔,人物繁多,刻画着帝王、宰臣、将军、侠客、文人、隐士、奸雄、草寇、怪人、狂客乃至流民乞丐、青楼妓女等各色人物在那个铁马江湖年代的人性与命运的沉浮。
主持人兴安在现场说,《将军岸》的作者霄白城作为80后作家,跟一般的80后不太一样,霄白城身上有一种复古的东西,他擅长书法,爱写诗填词,又弹古琴,还收藏奇石,他把这些生活趣味和艺术感觉融合和延伸在他的创作中。而且,霄白城肯定受到了金庸的影响,但是他更多的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体现在侠义之中,这一点特别重要。
对于《将军岸》这本书,兴安认为这是一部好看、有情怀的小说,好看在于它人物好看、故事好看、语言也好看,情怀在于一个80后的作家用自己的小说对古代英雄、对英雄时代进行一种憧憬和想象。小说始于大宋开国,大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崇尚文化的朝代,是文学和艺术非常兴盛的时代,产生了很多大家。同时小说又是以后唐的灭亡做结尾,后唐虽然跟唐朝没有特别实质的联系,但至少它号称是李唐的延续。一个是新的大宋诞生,它即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朝代之一;一个是曾经有过李白和杜甫的最为强盛的大唐的灭亡,小说以两个朝代的兴亡交替作为结尾,让人既感伤又充满希望,表达了作者对古典情怀的追溯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向往。
评论家李林荣先是从整个作品与宋史宏观关联的层次上,对小说《将军岸》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又对小说的许多细节做了深入评析,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李林荣在最后评点中认为,《将军岸》这本书用武侠小说来衡量有些狭窄,它里面有很多反武侠、超武侠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部人生书、一部怀旧书,同时又是一部文人书,体现了霄白城很独特的文化情怀。另外,它还是一部性情之书,展现了武侠人物剑胆琴心、自我超越的另外一面境界,所有这些人的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信念,实际上都有另外一面,都可以反转。好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是这样,它帮我们每个读者去模拟我们自己在人生当中不会接触到的很多生活情境,帮我们探索和验证我们在生活当中可能有的各种各样的追求与信念,虽然我们注定不会像作品中的人物经历那么多的事与爱恨情仇,但是,我们借着虚构的文学世界会体悟到很多。作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扩充我们人生经验的机会,而且用他自己的人生经验、阅读经验和特别棒的文笔,把这些经验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虚拟的情境,让我们置身其中获得比真实生活更深切的感受。
许苗苗认为,如果以一个读者的角度、特别是女性读者的角度,她更加关注小说里边的情感,她以小说的几处重要情节为例,指出从《将军岸》这部小说里看到了情感的现代性,这是特别有突破性的地方。此外,她还讲到,我们当前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传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前代的影响,这是作者的视域。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视域,显示出自己的原创性?只有站在足够高的角度,才能突破单纯的致敬,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感受。《将军岸》就是这样的作品,它在向武侠经典致敬的过程中,用一种崭新的情感结构和情感力量来提高作品的层次,让这部作品得以超越以往的视域。感情是这部小说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
刘豫华则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谈了自己在阅读《将军岸》时的内心感受,他发现《将军岸》还不是为了武侠而去武侠,他能感受到作者霄白城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对文学的标准的把握,他发现书中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词组,霄白城都用了很多的苦心,这本书人物众多,除了历史性、武侠性等等这些元素之外,还有一些很婉约的东西,有一些明清文本似的古代文学,它释放出来的词句和语言的美,其实还是想用这些争取把武侠小说做的很有纯度,这个纯度就是文学的纯度,也就是这方面写作的一个特点的体验,与一般的武侠小说还是有区别的。
霄白城在回答读者提问时谈到,今天这个世界,我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得到极大丰富,丰富到可以稀释任何一种电影、电视、戏剧、艺术、歌曲、网游,当然也包括文学,但那又如何呢?他自己曾经在一位长辈的摄影集中,看到非洲一种植物,在沙漠中生长,寿命最长的已3000多岁了,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物种之一,上了纳米比亚国徽,堪比美国的“世界爷”巨杉,中国人给它起个帅名,叫千岁兰。千岁兰地面叶子少,叶稍很快枯黄,以保留水份,地下根系几十平方米,生长几千年,地上看却那么不起眼。其实,中国的历史侠义小说就像千岁兰一样,它虽然生长了一千多年,但它不会消亡,反而会拥有更加为人瞩目的生命力,因为它的“根系”是深植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脉之中的,凝聚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独特气质。
霄白城
霄白城简介:1983年8月出生,现居北京,电视媒体人,自称职业猫奴。喜好古典诗词,诗宗老杜,文宗大苏,工作之余,潜心于长篇小说写作,偶写诗歌、散文,推崇文不幻不文,寻求简古、自然的文字风格,提倡小说诗化语言叙事。爱藏书、藏石、弹琴、访友。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