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校园文学》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12月10日,《中国校园文学》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张抗抗,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副主编姬小琴,以及过常宝、王泉根、刘庆邦、李东华、徐宝峰、冯臻、杨庆祥、王蕾、左昡、袁爱俊、滕淑玲、李凤珠、易宇、董晓山等儿童文学界、教育界的30余名专家与会,共同探讨《中国校园文学》创刊三十年的得失以及中国校园文学事业的发展。会议由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商震主持。
会议现场
吴义勤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校园文学》作为中国作协旗下唯一一本专注全国校园阅读与写作的文学期刊,创刊三十年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扎根校园、贴近师生、贴近心灵,先后刊发了曹文轩、高洪波、金波、沈石溪、秦文君、杨红樱等名家名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校园文学事业、塑造青少年思想品格、引导校园价值取向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近年来,《中国校园文学》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气息,组建起了强大的顾问团和编委团,进行了全面改版,以“有温度、有灵魂”的文字,为校园文学树立起了新的标杆,在作家、教师、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少儿报刊、全国中小学馆配期刊、新中国七十年精品期刊等荣誉。他希望《中国校园文学》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坚守文学理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更多优秀文学作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作者,也要培育广泛的读者,更要锻造杰出的编者;在继续做好引导中小学阅读写作的同时,关注大学生和教师群体的文学创作,使《中国校园文学》成为各年龄层次、所有师生的精神家园。同时,要不断提高编校质量,坚持守正创新,在做强做大文学传统样态的基础上,开拓思路、转变观念,走好校园文学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引导力。
高洪波回顾梳理了《中国校园文学》的创刊历史与发展过程。他表示,《中国校园文学》是文学界和教育界对接融合最好的一本期刊,在新时期,《中国校园文学》应加强期刊分类定位,加强编辑队伍和创作队伍的培养,根据时代特点,做出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的栏目设置,发扬坚守文学、立足校园的办刊思路,为文学走入校园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张抗抗认为,《中国校园文学》带有校园和文学的双重意义,是兼有文学与教育的“双子星座”。《中国校园文学》把校园生活与文学理想以及人类的爱心童心融合得非常成功。她建议,未来可以考虑更多地介入青少年敏感问题,担当起教育与文学的双重责任。
张亚丽谈到了近年来《中国校园文学》的发展状况,指出其作者群体涵盖了国内外儿童文学作家、大中小学校的师生,明确了文学性、原创性、校园性、趣味性的办刊方针,一批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中学加盟《中国校园文学》重点基地学校,带动了新时代中国校园文学事业。在当前全民阅读的时代,要继续守护好这个品牌,为其注入更多健康活力。
与会各界嘉宾认为,《中国校园文学》创刊三十年来,对整个中国文学、整个中国教育界都颇有贡献。尤其是在当下,这本刊物已是大中小学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语文教育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校园文学》在打造校园文学社团、培育校园文学人才、引领校园阅读写作、扩大校园文学读者范畴、促进校园文学对外交流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徐峙表示,《中国校园文学》是一本面向校园、面向学生的老品牌文学刊物,在它30岁生日之际,能获得各界的大力支持,激励它砥砺前行,继续发扬刊物的校园特色,加大刊物的文学文化辐射力度,办出新的特色,力求更加适合新一代学生和老师们的阅读口味,让更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入校园、引领时尚。
嘉宾合影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