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彭学明:有“味道”的文学作品才能打动人

2019-12-17 11:13:58 河北新闻网 

彭学明:有“味道”的文学作品才能打动人

彭学明。记者 肖 煜摄

“文学可以照亮生活,点亮人生,好的文学可以给人以抚慰,可以让灵魂得以安放。作家应该懂得世道人心,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写出生活的滋味,写入人心。”近日,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彭学明做客河北文学馆读书荟,通过讲述长篇散文《娘》的创作过程及心得,阐述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月光醒了,可以再回到天空;鸟儿累了,可以再回到森林;儿女没有娘了,就再也无处安身……我把娘弄丢了。我无家可归了。我再也看不到娘天天站在阳台上目送我远去、等着我回来了……”2000年,彭学明的母亲与世长辞。历经十余年的痛定思痛,他的长篇散文《娘》问世。作品真实记录了一位湘西女性以血泪和生命抚养孩子、保卫孩子,以品德和精神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感人经历,书写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深刻反思了一个儿子从幼时不理解母亲而叛逆,到长大后以自以为是的爱和孝一次次忽略母亲、伤害母亲的心路历程。

“我希望用自己半生惨痛经验凝结成的作品,抚慰、照亮千千万万像我一样与母亲有过隔阂的读者的心。”谈起创作初衷,彭学明说,多年来他在回忆与母亲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时,发现自己无意中做了许多伤害母亲的事情。“娘在世的时候,我没有理解、关怀过她的精神世界,常常以自以为是的爱和孝去绑架她。我总认为娘多管闲事,什么也不懂,却根本没有想过,她的一言一行其实就是无声的教材和榜样。”母爱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他想通过写自己的母亲,写自己对母亲的亏欠,唤醒同自己一样不理解自己父母的人。“孝顺孝顺,以孝为大,以顺为先,先顺后孝,边顺边孝,有顺才有孝。孝是根本,顺是方式。当下时代,弄丢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代人。我要用我的文字把母爱永远留住,把我的椎心泣血的忏悔说与世人。愿以我的教训唤醒大家,以我为戒。希望全天下的娘都能得到儿女的孝顺。一个彭学明把娘弄丢了,希望天下儿女都把娘留住了。”

彭学明从自身经历分析说,之所以会弄丢“娘和娘的精神世界”,是因为我们都有人性的弱点,无论对母亲还是社会,都很难做到无私无畏。因为各自要忙自己的生活、人生、功名,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小我、私欲和瞻前顾后,造成了我们不能像父母无私无悔地爱儿女一样爱父母,甚至常常为了自我而忽略、怠慢父母。他呼吁,为人子女要多一点心胸和爱,更好地陪伴父母,更多地理解父母。

长篇散文《娘》自发表至今,在全国产生了持久影响,成为感动人心的亲情和道德教育读本,被读者誉为“中国版的高尔基《母亲》和卢梭《忏悔录》”。彭学明认为,《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影响,是因为他所书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产生力量,真诚产生高贵,真实产生伟大。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烟火味、世俗味、人情味。烟火味和世俗味接地气,可以反映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味是深入人心的,用来揭示生活的真谛,给予读者生活的启迪。写出这些‘味道’,作品就有了温度,就能够打动人心。”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