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 > 国画家 >

杨德玉:求艺无止境

2019-11-22 16:13:44 caanets.com
  杨德玉,1964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法制宣传美术创作中心副秘书长兼创作室主任,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沂蒙画院院长。以当代现实生活、革命战争题材作为创作题材,研究佛、道、儒文化,并把儒释道文化。   《庄子·养生主》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求艺无止境,从孔孟之地走出来的画家杨德玉,温温尔雅中透露着饱学与从容。几十年来,他爱画学画授画,对中国优秀传统绘画始终有一颗敬畏之心,但他却师古不拘泥于古,用自己的潜心探索与思考,在中国画的创作上拓宽视野,走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正如徐裴鸿的著名主张:“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杨德玉的画如其人,温婉如玉,勾勒细腻,中西画法兼优。多年来的学习与积累让他成为当代国画创新的中坚力量,作品推陈出新,给人以新的视觉,使传统中国绘画有了一个新的尝试与境界。强烈的进取精神让杨德玉一直在东西方美术中,寻找融合点、切入点、相近点,靠着自己扎实的中西美术功底,他用毛笔能表达出语境,追求到双重转换的创新之路、涅槃之路,同时也体现出画家对中国画思辨与重构的强烈意识。   《赤色青春》《同学》《自然之美》《法润青春》等大量的创作中,可以看到杨德玉在传统积累中寻找的突破,在突破创新中继承的合理,融会贯通于一体,兼收并蓄的巧妙。创作过程中,他把个性化的语言,作品时代背景的波澜,尽情挥洒于灵动的笔端。作品展现了画者的内在灵魂情感,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与时代风貌。   从杨德玉人物画风格的变化过程中能发现,他是一位有强烈精神追求的画家。他的人物画从写实、写意到象征、写心的变化,在画法上由写实勾画、泼墨泼彩、到意笔点画的转换。这变化与转换沿着日益追求笔墨,表现灵性的路线进行。他在其新作中把人物形象作为笔墨的载体,将笔墨视为精神的直接映像,以追求单纯中的丰富,空灵中的实在,像禅家那样追求动中之静。他作品里的一切人影似乎都在流动之中,但整体上给人传达的是静逸内敛和疏淡。   “在中国画中,疏淡是一种美感的形式与内容,能让人领略到一种单纯、本质的精神状态。”杨德玉如此解读自己的作品。无论是充满热带风情的时尚女子,还是芦苇荡中的渔家女,细观杨德玉的人物画,淡墨轻施、疏笔流痕,如此空灵的笔墨,使有形的世界被幻化成朦胧、幽淡、静谧、似近又远、近真似幻的如梦境界。因此说,杨德玉以传统笔墨表现的是现代观念,突出的是个人化的感觉、幻想和形式的创造;也可以说,他用传统画法创造了现代的笔墨结构,是对传统观念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宁静致远等作了独特的视觉阐释。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有了新观念的支持,可以用传统笔墨方法营造出新的笔墨结构,对传统精神和传统笔墨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就可以更好地借鉴与融通现代。   从杨德玉的人物画作品中,能发现他既有稳固深厚的艺术功底,又有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完整继承。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应物象形”与“骨法用笔”的有机结合。他画中的人物含蓄秀美,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空灵宁静之气,蕴含着旷远高古的深邃意境。他的画作完整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书写性,重视意趣和画面构成的对比,豪放处狂放不羁,精微处纤毫毕现。可谓“尽广大”而又“致精微”,其用笔滋润而沉实,无花哨之笔,无浮烟涨墨,笔笔交代清楚,笔墨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尤其是人物与树石的强烈对比和酣畅淋漓的色墨交融,寓传统与现代、大气与朴拙、旷达与灵秀于一体,组成了和谐平衡的新秩序,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及巧妙构思的变通本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进入21世纪的中国画,正向着当代转换,呈现出艺术风格流派多元化的局面,而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艺术转换最为难得。杨德玉的写意人物成功地步入此列,他有着属于自己的意象符号,不仅在前代的艺术语汇中不易找到,而且在当代也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艺术源于生活。杨德玉能承袭传统,师自然、师造化,把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活水之源,而使其探索的外延变得更加开阔。杨德玉在勤于笔耕的同时,还热衷于佛道研究。人品、学问、修养、胸襟对画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历代中国画大家都具有高深的学养和高尚的品格,这是品鉴中国画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杨德玉身为沂蒙画院院长,虽没亲历过战争,但他从小就喜欢有关抗战的事迹。特别是沂蒙反扫荡。每当提起这段历史,杨德玉顿觉心潮澎湃,难以平静。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经常浮现在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杨德玉在对军民充满了崇敬仰慕的同时,也让他一片赤心在丹青,燃烧着爱国情怀,把爱国主题创作为视为己任,扛在肩上、画在手上,以拳拳爱国之心,全身投入画的创作当中,让一幅幅作品折射着革命先辈不屈的血水、汗水,唤起观者的和平之心和爱国之心。   名利不波,则笔墨恬淡;攀缘不附,则境界高远;爱国为怀,则心正笔正。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2周年,杨德玉数九寒冬中十几天创作出长6.5米,宽2.9米的《走出雪山草地》。画出了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他们团结奋斗,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与艰难险阻、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画出了他们以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面对伤痛甚至牺牲的精神;画出了在危险时刻、紧要关头,他们自觉地、勇敢地而又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流血牺牲,把生的权利留给别人的奉献精神!   他的5米巨作《红色娘子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豪迈之情,展现出在那个被压迫、剥削,没有自由与光明的社会里坚强而美丽的心。在《沂蒙军民反扫荡》抗日的连环画创作上。他让观者如置身于革命的烽火年代,看到了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危难面前,共产主义信念武装下的革命队伍的威武不屈 坚贞不移。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意在笔先”。杨德玉作为一个有强烈爱国情怀的画家,正是因为有了爱国的意,才有促使他孜孜不倦地画革命烈士、画抗战岁月、画当代军人,才让他既有优良传统的正气,更有创新破茧的锐气。心忧民族大义,雄关漫道如铁,杨德玉把个人的画作灵感都与国家民族命脉紧密相连,其创作心境不可谓不高,其画之揣摩不可不令人神游。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