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为当地蒙古族女性着民族服饰参赛。(图文无关) 乌仁花 摄
三月初,地处昆仑山下的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仍是春寒料峭时节。而在该市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里,却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各种颜色艳丽的蒙古族服饰、荷包、木雕等手工艺品,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精致,不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蒙古族文化氛围,十五六个“绣娘”正在剪布、穿线。
年近花甲的吴英其梅格是格尔木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的负责人,也是该市台吉乃尔蒙古族民族民间服饰制作工艺传承人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就专门跟着母亲和一些当地比较有名望的老一辈民族民间服饰制作手艺人学习民族民间服饰制作,并逐渐得到前辈好评,如今已成为一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制作德都蒙古族传统服饰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传统服饰代表着我们蒙古族最原始的精神。”吴英其梅格说,汉式刺绣,要有个撑子把布料撑起来才好刺绣,但是蒙古族刺绣直接就在面料上绣,这样牧民们放羊时,羊儿吃草,妇女们就开始绣,羊儿吃饱了,妇女们也就卷起布料赶羊回家了,特别方便。
吴英其梅格说,“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蒙古族的刺绣艺术凝重质朴,针法粗犷匀称、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我从小就喜欢。”
除了自己刺绣以外,吴英其梅格还免费教前来学习的学员。自2016年格尔木市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成立以来,吴英其梅格已将自己的手艺教给六七十个学员了。
在多年的传承路上,吴英其梅格还积极回收学员的成品服装,从而增加学员的经济收入。
“别看传承基地小,如今已成为永红及另外几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业余收入来源,这里不但让她们挣到了零花钱,还让她们找到了自信。”吴英其梅格说。
今年51岁的永红是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的牧民,由于小女儿在该市民族中学读书,为了陪孩子上学,她就租房子住在市区里。
“来市区也不知道干啥,后来了解到这个传承基地,我就来看看,由于从小就绣这个,所以很快上手了。”永红说,来吴老师这里帮着刺绣,还有手工费,自己绣的成品,吴老师也收,还有一定的收入,特别好。
年仅9岁的萨琪尔,父母都在青海省省会西宁工作,为了让女儿学习民族文化,专门将她送到格尔木民族中学学习蒙古族文化,并在传承基地学习蒙古族刺绣。
萨琪尔说:“我是蒙古族,我喜欢我们民族的文化和服饰,所以我特地来这学刺绣,等我全都学会了,我想把刺绣作品带到学校,给同学们展示。”
吴英其梅格说:“在很多人心里,青海天高云淡辽阔壮丽,而海西州的德都蒙古族传统服饰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宝藏。蒙古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刺绣等很多东西都在失传,‘非遗’是珍贵的,而传承则是最好的保护,所以,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将手艺传承下去。”
“尽管我现在年龄大了,但还在跟老一辈人学习一些我不会的、没学到的、没接触到的东西。然后我再传播给别人,这样,德都蒙古族文化也就传承下去了。”吴英其梅格说,“我的心愿就是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有更好的发展。”(孙睿 惠海珍)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