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一组新鲜发布的数据:
截至2018年底,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5354家,比上年增加21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为4743家,占博物馆总数的88.6%。
2018年,我国博物馆举办展览约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参观人数达11.2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助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每年达上百亿元;
平均2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北京、甘肃、陕西等一些省份已达到12-13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
2008年,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仅319座。2018年,总数已超过1600座,十年间数量增长了5倍多,并且还在以每年200座左右的速度在增长;
全国博物馆藏品总量4000余万件;
近五年来,全国博物馆举办出入境展览近500个,与2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协定;
92家博物馆被纳入文创试点单位,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约35.2亿元,开发文创产品种类超过4万种。
这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上发布的最新数据,反映的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随着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公布,“文化的中枢”成为博物馆行业热词。中国博物馆如何成为“文化的中枢”,以及如何发挥“中枢”的作用?博物馆自身改变和技术支持,一个都不能少。这场在湖南省博物馆召开的论坛会给你很多启发,嘉宾发言均紧扣今年“作为文化中枢的中国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题,共同探讨博物馆如何发挥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图片来源于中国文物局)
刘玉珠:跨越空间与时间的文化中枢
刘玉珠在演讲中,分析了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的使命,阐释了博物馆在当下应发挥的作用。刘玉珠指出,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实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作为时间轴上的“文化中枢”,博物馆应肩负起连接过去、现代与未来的使命;作为空间轴上的“文化中枢”,博物馆应致力于搭建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
刘玉珠强调,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社会贡献力与日俱增,面向未来的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文化中枢”作用,从国家需求层面上,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博物馆在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构建国家良好形象,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作用;从社会需求层面上,要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在服务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从公众需求层面上,博物馆要进一步增强在凝聚文化认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能力,使博物馆切实成为引领高质量生活的新助力。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图片来源于中国文物局)
陈威仁: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亚洲文明博物馆是新加坡国家级博物馆,专注于呈现亚洲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陈威仁介绍,亚洲文明博物馆集中于探索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在亚洲的互动与交流,以及亚洲与世界的联系与交流,以新加坡作为多元文化贸易港口和大都会为背景,亚洲文明博物馆采用跨文化性的策展角度和主题性的策展方式,来展示永久收藏和筹办特别展览。
他发现,现在好多新加坡的年轻人,对中华艺术不大认识,也不大喜欢。“为了让这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有创意的 策展方式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态度。”在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间,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将举办“中华风——中华艺术文化季节”系列活动,旨在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包括将于2019年6月15日-9月15日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举办的“郭培-中国艺术与高级定制服装”,把中华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观众更易于接受。此外,“水。墨。情。——香雪庄珍藏历史与影响”将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展出。
2020年4月至7月1日,博物馆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共同举办“璀璨光华——中国明代文化艺术珍品”展,相信将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图片来源于中国文物局)
何镜堂:当代博物馆建筑创新理念与实践
当代博物馆建筑作为一个鲜明的符号存在于城市之中,常常成为城市一定历史阶段的缩影,是一座城市记忆的载体,回应、阐释并引领着城市文化及其发展。
何镜堂认为,当代博物馆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所有人能够共享的场所,市民公共活动的客厅,也是大众和媒体进行文化碰撞和交流最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当代博物馆建筑还呈现出多元化与复合化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收藏展示到融入相关的科研、交流、教育等功能,从博物馆到博物馆综合体,从文化的展览展示到文化的体验,重视氛围营造以及空间体验,强调博物馆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博物馆建筑设计还应该体现建筑与展陈的高度融合,兼顾布展的主题与需求,统筹考虑布展的构思,促进观众与展品及空间的交流与互动。
何镜堂在发言中枚举了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案例,以此强调,一个好的当代博物馆建筑应当体现地域、文化与时代的和谐统一。
郑培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早期博物馆的功能是为皇室贵胄收藏珍贵的宝物或艺术品,及至18世纪后期,博物馆才开始有限度地对公众开放。20世纪之后,博物馆开放成为社会的潮流,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样的转变与国家的建设息息相关。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