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邢窑陶瓷回归生活

2019-06-19 15:08:03 中国文化报

  5月18日至6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河北博物院举行。在活动现场,伴随着两位身着古装的女子轻盈有节奏地敲击,编钟和编磬发出了《茉莉花》《女儿情》的悠扬乐声,身处此地,仿佛穿越千百年。当得知这些乐器是邢瓷所制后,现场观众更是感叹连连。

  常年闷头钻研的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并不善言谈,但说起邢瓷,他就像换了一个人。“邢瓷以产地在邢州而得名,即今河北省邢台市。邢窑是我国白瓷的发祥地,邢瓷创烧于北齐,发展于隋代,兴盛于唐代,衰落于宋代,造型优美,朴实大方,线条饱满,釉色银白恬静,结束了自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唐代陶瓷南青北白的发展格局,为后世各种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可惜邢窑于宋代渐趋衰落,元代以后烧制技艺失传,实体窑址也很长时间没被发现,邢瓷的烧制技艺成了一个谜。”他介绍。

  1980年,邢台市临城县发现3处窑址,出土了胎釉洁白的细白瓷,邢窑窑址的历史谜团终于解开。随后临城县成立了邢瓷恢复研制小组,张志忠便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

  “邢瓷有此名,肯定与邢台这一方水土有直接关系。作为邢台人,恢复邢窑,我当仁不让。”张志忠说。但是,复烧瓷器非常困难,对于瓷土选择、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等主要环节当代人几乎一无所知。为了找到原料,张志忠与技术组的同事背着铁锹,历时两个月终于在石城、牟村、祁村等地找到了所需的红砂石等;为了学拉坯,他只身南下景德镇拜师,苦练拉坯技术。经过上百次试验,他和同事们在1986年底终于成功复烧邢窑白瓷,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认为“基本接近唐代邢瓷的艺术水平”。

  邢瓷复烧成功后的20余年,对张志忠而言是孤独而艰辛的,那时大部分人都已止步,他却仍坚持探索烧制邢瓷。张志忠深知,要重振邢瓷雄风,就不能仅将其静置在博物馆中,要有新的邢瓷作品,让邢瓷重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经过一番思考,他于2012年来到邢台学院,将邢瓷烧制技艺这门传统手艺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开设邢瓷研究课程,创办邢窑陶瓷艺术实验室,让邢瓷烧制技艺在高校内传承。

  在张志忠看来,邢瓷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应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因此不能仅限于对原有器物的单纯复制,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烧制技艺、把握造型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具备当下时代元素、属于当代邢瓷人的新作品。

  近年来,张志忠的邢瓷新作《一代天骄》《海韵》《星雨》等不断问世,屡获殊荣。此次在河北博物院展出的编钟、编磬是邢瓷乐器的一部分,目前成功烧制的邢瓷乐器共10种,包括编钟1套24个、编磬1套25个、编管1套24个、瓷瓯1套、瓷鼓3个、瓷二胡4把、瓷笛2支、瓷埙2个、瓷葫芦丝1个、瓷箫1个,常演奏的曲目有《但愿人长久》《红颜劫》《女儿情》《茉莉花》,以及原创音乐《邢襄情丝》。

  尤其令张志忠感到欣喜的是,现今,邢台市境内注册生产邢瓷艺术品的企业已有六七家,“这是邢瓷被社会所认可的一个标志,是其再次走向辉煌的星星之火”。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