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各地博物馆又迎来了客流高峰。在部分名气较大的博物馆,日进馆人数甚至连续多天逼近或超过客容量红线。民众愿意走进博物馆,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好事,但把这件好事真正办好,并不容易。
这几年,博物馆的社会热度迅速升温。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对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政策保障,也有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对博物馆的宣传,当然也离不开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及欣赏、审美水平的提升。
进馆的人多了,问题就不可避免。从追逐吵闹到违反规定触摸藏品、使用闪光灯,再到最近广东发生的“游客留言簿抱怨”事件,近年来国内博物馆的不文明游览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馆内有序的参观环境,也给博物馆带来了管理压力。
在多数情况下,不文明现象发生时,博物馆工作人员多采用口头劝阻的方式,当事观众也能及时改正。可在一些博物馆的展厅,由于工作人员不足等原因,加之个别观众对博物馆的参观礼仪不了解或者不认可,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观众文明有序参观是博物馆正常运行的关键。只有每位观众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参观规定,博物馆才能提升服务效能,给观众更舒适的参观体验。
对此,博物馆及相关方面应努力思考,如何应对假期参观热潮。笔者认为,应从展览设置、活动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着手。
首先,博物馆应针对青少年儿童等群体的特点,在展览设置上统筹考虑。在保证文物、藏品安全的前提下,创新展览的呈现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做到既有吸引力,又有安全保障。
其次,博物馆应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优势,结合馆内实际开展公共教育活动。要结合民众的需求开设专门的体验课程,为孩子们讲解博物馆的参观礼仪,创造条件给孩子们提供与文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第三,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团队的重要作用。博物馆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所在城市的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密切合作联系,创新开展如“今天我在博物馆守护文物”等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博物馆的管理中来。
最后,博物馆应加大公益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文案来告诉观众:博物馆不是商场,也不是游乐场。博物馆是欣赏、感悟历史文化的所在地,需要用眼睛看、耳朵听,但不要用手摸,也不要喧哗吵闹。每一件藏品,都是“怕摸、怕吵的小宝宝”。(苏 锐)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