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是上海中华艺术宫对外开放五周年,作为纪念中华艺术宫五周年的大展之一,上海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上海山水画展“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将于9月17日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三大主展厅对外展出。
据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介绍,此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主办、澎湃新闻协办,策展人为“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顾村言,策展源于年初中华艺术宫与澎湃新闻联合举行的“文心雕龙——超越时代的中国绘画传统”研讨会,参展画家从1920年代出生到1980年代出生的三代画家总计50余人,参展作品120余件,其中既有煌煌山水巨制,也有即兴写生之作与见出文人雅兴的山水手卷与册页。
此次展览的全部作品结集并已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式出版,《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特此刊发李磊先生为展览所撰写的代序《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的思想脉络》。
“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之陈佩秋《山水四景之秋》
今年一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作为学习和落实《意见》的举措,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澎湃新闻于2017年2月22日组织了沪上部分美术理论家、艺术家、媒体人举行了“文心雕龙——超越时代的中国绘画传统”研讨会,以“文心雕龙”为题,围绕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动中国画健康发展等话题提出了许多有深刻见地的观点。
整个研讨会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文心”、“雕龙”、“超越时代”。所谓“文心”就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雕龙”就是以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族的灵魂,而“超越”则是要求我们的艺术作品具有动人心魄的审美魅力,这种审美魅力不仅能够超越地域和民族,还能够超越文化,超越时代,也就是能够表达人类共同的心声。中国画是否具有这样的特质?能否承担这样的责任?这些都需要深入地研究。
研讨会上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从自我反省开始,于是就有了这个“上海山水画邀请展”。
中国绘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型,到南朝人们既已对绘画进行了美学的阐释和总结,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绘画“六法”,并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准则。
“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之林曦明《幽居》
“气”是自然的生命力,“韵”是人为的韵律节奏,“生动”是将“气”和“韵”交会融合形成与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相呼应的审美载体。可见在谢赫那里,生命与自然的和谐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个标准是一千多年来中国绘画创作的核心标准,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一般认为独立的中国山水画始于盛唐,成熟于北宋。其标志是通过绘制独立的山水图景彰显作者独立的思想品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传说唐代大诗人善画,他将诗、书、画冶于一炉表达出高逸的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苏轼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董其昌提出中国绘画“南北宗”观点,将具有人文特质的南宗源头追溯到王维。
传统中国山水画与诗词、散文一样都是作者言志、抒情的载体,也是理想和情感的寄托。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可见作者的心意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即肯定社会的存在,又留恋山林的自由,这也代表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
之所以说中国山水画成熟于北宋,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山水画从意识形态的儒、释、道融合,到图式形态的笔墨章法完善,再到作者生命形态的理想寄托,形成了完整的自洽。之后的山水画,一直到清末都没有脱离这个文化逻辑和框架。
在宋以后近一千年的山水画发展中有三个人物值得关注,一是倪云林,二是董其昌,三是大涤子石涛。
元 倪瓒《容膝斋图》纸本水墨画 74.7×3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云林身处元末乱世,他的山水画简远疏廖呈现出一种孤傲、飘渺、苍凉但又节制、文雅、淡定的境界。方闻先生认为“在倪瓒那个时代,这位‘高士’就成为某种传奇,有关他的轶事层出不穷。首先他的才干和超然物外的处事受到了广泛的敬重。倪瓒面对强暴势力,隐退到一种自我独处、自持的境地,表现出一个真正文明人的态度。”于是这种态度和境界成为一种时代的人文向往、一种节操。
明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董其昌是中国山水画集大成者,他提出 “画分南北宗”,强调“文人”绘画的典范性,“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 ……非吾曹所学也。”强调绘画是学、诗、书、画的统一,“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看不得杜诗。画道亦尔。”“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书,其实一事尔。”进一步强调绘画的理想路径是追古、摩古、拟古。其实董其昌的 “文人画”是意识形态性的。“文人画”可以理解为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强大的皇权专制体制下或暴烈的战乱洪流中的一种逃避和抗争,是在不可自主的现实环境中的自我意识的挣扎和觉醒,是个人对环境的暗中对抗。
清 石涛《飞瀑奇峰图》纸本设色 纵200.7厘米 69.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