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讯 >

展览预告|不雕 · 王迎春书画作品展即将开幕

2019-05-30 15:09:56 网络

展览预告

  展览时间:2019年4月13日下午3:00—18日

  开幕时间:2019年4月13日下午3:00

  研讨会时间:2019年4月13日上午10:00

  展览地点:上海市朵云轩艺术馆(上海市南京东路422号五楼)

  学术主持:张培成

  策划:杨建勇

  主办:江西画院

  承办:上海朵云轩艺术馆

  协办:八大山人美术馆 / 一寻斋 / 北京银行

  媒体支持:雅昌网

  今天的社会已经变得越发浮躁,娱乐已经过度的深入人心。电视选秀节目的持续热播,更刺激与兴奋了嘉宾或是评委们的神往,出格的话语、毒舌的评委也成为了一大卖点。人们对样式变换的热衷已远远地超出了对质地的关注。随后什么包装、炒作、谋略都已经成为艺术圈内不带任何贬义的热词,艺术可能离艺术的本源渐渐远去。然而总还有人在默默地做着自己钟情的艺术,心中还保留着一块净土。江西南昌画院的王迎春就是这样的一位挚着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守望者。

王迎春作品《聆雨》 34cm × 35cm 2017王迎春作品《聆雨》 34cm × 35cm 2017

王迎春作品《芙蓉》31.5cm × 31.5cm 2017王迎春作品《芙蓉》31.5cm × 31.5cm 2017

王迎春作品《红莲》49cm × 49.5cm 2015王迎春作品《红莲》49cm × 49.5cm 2015

  我喜欢王迎春的大写意花鸟,虽然图式没什么新招,也未有流行画风的鲜亮,但朴素、大方倒是让其画作彰显不俗的气格。朴素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词,说白了就是追求单纯、追求本源,但是在艺术中要做到朴素亦非易事,尤其是让一个已经捏着毛笔画了几十年的人,但是王迎春做到了。我没见过他作画,但从画面能感受到他放笔直抒的畅达,没有迟凝,没有犹豫,意在笔端。痛快淋漓。他用笔少有皱擦,笔落墨渗,干净利落,墨色也不分几多层次,黑灰而已,敷色也简简单单,未有出奇之色,但他非常注重用笔的质地,他在画上题曰:“数笔可得清远之气,何烦千笔万笔为之。”这求的是简练、干脆。又有题曰:“写意花鸟宁以大笔写小帧,勿以小笔涂大幅,小笔为之必见拘束、小器而大笔为之则可得沉厚之气。”这讲的是线的厚重、沉稳,还是这沉厚的笔线、干练的墨渍造就了大器朴茂的风格。他的画中几乎找不到涂的动作,只见刀劈斧凿的笔致,或许真是这样笔力让其在茫茫的传统图式的花鸟画中更是出跳。

  在今天的中国画坛,写意精神已经缺失,矫饰之风盛行,萎靡琐碎的勾描,似乎求纤毫必致的模拟,将中国话书写的意韵丢失殆尽。中国绘画从彩陶纹样起始,就是充满了畅笔直书的痛快,书写性是其用笔的主要精神支撑。在纹样中时常出现的蛙、鱼、鸟,包括几何图案,从未见亦步亦趋的描摹,只是以毛笔对于意象的表达,更多的是画者本身在作画时的胸怀豪气。解衣盘礴的气概所为。从他的题画落款的字来看,更加感受到书法用笔在其画中的精神支柱,那些字的结体及用笔与其画的造型如出一辙。乍一放眼,一片款识的线条节奏与结构,就如画的整体一角,融为一体,很为协调,真如有人所言画至高处为写,书至高处为画,他的画中书画互为相通相融。

王迎春作品《振翮》45cm × 48cm 2004王迎春作品《振翮》45cm × 48cm 2004

王迎春作品《何能遇阻》24cm × 92cm 2018王迎春作品《何能遇阻》24cm × 92cm 2018

王迎春作品《竹石鸣禽》21.5cm × 68.5cm 2018王迎春作品《竹石鸣禽》21.5cm × 68.5cm 2018

王迎春作品《青峦茅亭》 32cm × 32cm 2018王迎春作品《青峦茅亭》 32cm × 32cm 2018

王迎春作品《秋江独钓》 17.5cm × 68.5cm 2018王迎春作品《秋江独钓》 17.5cm × 68.5cm 2018

王迎春作品《钟馗》 34.5cm × 56cm 2018王迎春作品《钟馗》 34.5cm × 56cm 2018

王迎春作品《石溪题画句》 80cm × 25cm 2017王迎春作品《石溪题画句》 80cm × 25cm 2017

  显然王迎春的大写意花鸟画,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在今天已进入全球化的中国社会,西方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年轻人对此类样式的作品已经心生隔膜,这类作品的受众与价值会让人心生疑窦。但画家自己有着坚毅的艺术理想,他在随笔中言:“一个民族的文化演进就如一个家庭的延续,有着不可避免的遗传基因。任何文化形式,他们的后来者总会多多少少继承前辈大师们的风采遗韵,这中间不乏有强烈个性的杰出天才。无论他们怎样奔突自己、桀骜不驯,但他们终究摆脱不了这个民族所赋予的文化基因。”其实越是西风习习,东方的气韵就更显尊贵。甲骨文在今天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似乎已没什么关系,但对甲骨文识辨研究的人,社会却少他不得。随着人才的稀有就更显珍贵。王迎春就是这样一位智者。当然我更希望迎春兄不仅仅是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位传承人,而是以其为本,投资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我们将拭目以待。那一天他将会大大方方地向我们走来。

  张培成(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王迎春王迎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