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月20日开始,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展开了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生死较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这场至今已持续40余天的战“疫”中,亿万国人积极配合政府的防控指令,不出门或少出门,阅读和看视频成为大家主要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邀请曾出席“红沙发”系列访谈的部分出版人、作家、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谈谈宅家的阅读生活以及相关思考,以飨读者。
柳斌杰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用科学知识防疫抗灾
一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人民战争正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有序进行。痛定思痛,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国民教育还有待加强、科学知识普及还不够全面。短短的10多年间,非典、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疫病一再肆虐,折射出许多问题。最近专家、学者、群众多有反思,从工作机制、信息公开、新闻报道、医卫体制多方面分析,但我认为,用科学知识防疫抗灾才是治本之策。
一、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基础,这是我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报刊上公开提出的观点。当时这个观点主要是为了引导青年学习,培养“四有”新人。今天看来,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的现代化没有跟上,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远不适应。
二、《灾难是个大学校》是汶川地震时我发表的文章,说的是人类就是在灾难中求生的。每次灾后都会学习一些东西,所以越来越聪明。希望我们的人民群众经受灾难考验时,学习抗灾救灾的科学知识和生存能力、专业技术,以便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积极应对,减少损失和苦难。
三、这次武汉暴发疫情和最初的应对态度,更加使人感到能力不足的危险。正是湖北省和武汉市前期防控力度不足,造成疫情快速蔓延。如果地方领导和广大群众有足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和传染病知识,今天的局面应该会好一些。
由是,我再次呼吁大力推进全民读书,坚持不懈进行科普教育,用知识的力量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用知识的力量抗击灾难,掌握应对各种突发灾害的主动权。
在这国家危难之时,我更加赞赏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出色的工作,抓住时机组织阅读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心灵对话、心理疏导,引导大家在非常时期寻找正常生活。我也热情支持宅在家里的朋友“足不出户好读书”的安静心态。我收到好几位读者“读十本书的书单”,深为他们的精神感动。我希望更多的人,除了积极支援一线防疫救灾外,把剩下的时间用起来,读几本书,为自己加油充电,以便日后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民进中央副主席
以读攻“毒” 享受“孤独”
面对大疫,在家办公,也许是杜绝传染的最佳路径。除了处理工作,如何有效安排时间就显得很重要。看到网上许多人抱怨宅居的无聊、空虚、枯燥、抓狂,甚至编出了花样繁多的解闷视频,我有点哑然失笑。其实,这不正是我们读书思考,享受宁静、神游书海最好的时光吗?
不经历这场疫情,真的不知道,原来我们对病毒的传播、对疫情的防范与控制知道得太少。宅居的这些日子里,寻遍很多出版物,找到了两本与疫情有关的书来读,获益匪浅。
这就是《逼近的瘟疫》和《病毒来袭》,前者是像惊悚小说一般的纪实文学,后者是一本结合社会学、传播学、网络科学的流行病学科普读物;前者是获得普利策大奖的医学记者所写,后者是新生代病毒学家所著;前者历史视角展现了瘟疫对人类的影响,讲述了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败下阵来的教训,后者注重普及病毒传播的过程与路径,指导人们如何与流行病作战。
了解瘟疫,才能更好更快地战胜瘟疫。希望大家从这两本书中汲取知识与智慧,也希望大家利用目前这段难得的空闲和安静,读一点平时想读而没有读的好书,用阅读享受当下的“孤独”。
何建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加强防疫意识重要且迫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其一,为了深切悼念在此次疫情中被病毒夺去生命的所有遇难者,追悼那些在此次战“疫”中光荣牺牲、殉职的医务人员、干部及离去的人民群众,建议今年清明节,国家为他们举行公祭活动。
其二,世界多国在中小学课程中都加入了普及传染病基础知识相关内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并未将其纳入其中。为做好基础防疫科普工作,建议将传染病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强化青少年义务教育中传染病防控教育,使青少年了解传染病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其三,作为经历了2003年非典和此次新冠肺炎两次大疫情的一个中国公民,我和全国人民一样,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终将能够很快战胜此次疫情,并愿尽己所能参与战“疫”。同时又深深地感到:加强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防疫意识是何等的重要及迫切,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走向富强的伟大历史征程上,绝不能缺少这一课。为此,建议立法部门研究并确立是否可以把武汉疫情暴发日作为今后一年一度的“国家防疫日”或“国家公共卫生日”,以此来不断提醒和强化国民对自身的生活习性改善、增强防疫意识及政府部门不断健全防疫体系等方面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聂震宁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宅家抗疫读名著
宅家抗疫,忽然有了许多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想着时间宽裕,自然要读一些稍微厚重一点的名著。首先就想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名著《鼠疫》。
我手上有漓江出版社1992年4月版的《局外人·鼠疫》,译者是郭宏安、顾方济、徐志仁。这部书早年读过,当时觉得中篇小说《局外人》在风格上比长篇小说《鼠疫》要纯粹许多。可眼下只想重读《鼠疫》,主要想重温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阿尔及利亚一座城市的鼠疫灾难的故事。小说里也有封城、宅家,也有抗疫壮举,有疯狂混乱,有精神崩溃,虽然展示的生活状态一片混乱,可是拿来跟书中情绪相当冷漠的《局外人》相比,又觉得阅读《鼠疫》的感觉要好些,因为里面不乏人道主义温情和积极态度。
因为是重读,《鼠疫》很快读完,接着就阅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此书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最佳科学/医学类图书。作者巴里在美国很有名气。中文简体版是2018年12月首版,译者是钟扬、赵佳媛、刘念,校注者刘力,其中钟扬、刘力二位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这部书讲述了1918年全球性大流感的始末,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肆虐全球的过程,是一部关于20世纪科学与医学的传奇。
在新冠肺炎肆虐而国人奋起抗击的当下,阅读《大流感》,似乎觉得要比读《鼠疫》在精神上振奋许多。当然,同为名著,各有功用,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反思自身所作的不同努力,值得人们去阅读和沉思。遂想起,待到疫情过去,我们的作家、学者和出版人究竟能奉献出怎样的杰作来呢?这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宋明昌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冠肺炎,突发武汉,发病急、传播快,迅速蔓延,两个多月全国确诊近8万人、病死2800多人。时值春节期间,万巷空、万家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4万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紧急支援,他们当中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钟南山、李兰娟,还有呼吸科、传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年富力强的专业骨干,他们装备齐全、肩负重担,全力以赴救治病员,全国人民由衷地为他们点赞。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一座座方舱医院争分夺秒急速修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千方百计加紧生产,支持保障紧缺物资。经过上上下下一起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改变,新增病例开始下降,尤其是湖北以外省份下降明显,治愈出院人数已超过4万。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团结奋战,排除万难、共克时艰,一定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谋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最后,我推荐两本书,是《非典启示录》和《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郝振省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宅起来、静下来时的读书策略
在新冠病毒肆虐、举国抗击疫情的春节假期及假期后的调整延长时期,编辑出版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由奔走不息、频繁交往,转为宅起来、静下来;由开始的不适应,到比较适应。我大致有三点体会用打油诗记录下来,与同仁分享。
第一首:“冠毒猖獗时,正是读书日;能否有收益,全靠谋与孜。”这首诗是说编辑出版人一般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去抗击疫情一线,只能面对现实,抓住被宅起来的机遇,读点书,把平素间难以实现的愿望变成现实。至于能不能真正读一点书,有所真切收益,那就要看你读书的规划是否科学、读书态度是否勤奋了。
第二首:“在家被‘囚’日,最佳写作时;他事全不顾,只为文稿痴。”这是说真正要把书读进去、读出来,读出效果,应该与思考写作结合起来。用写作需求拉动读书,用读书思考支持写作。
第三首:“既读专业书,又览其他著;互补加调剂,兼顾得益处。”这是说就读书而言,应把读专业书、职业书与所谓“闲书”结合起来。最终有助于我们学识学养的底蕴打造。
孙宝林
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
收藏大国战“疫”的记录
2020年年初,我们展开了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在疫情暴发后,出版印刷行业上下,一方面做好个人防护,一方面积极为艰巨的大国战“疫”提供支持和保障。
出版单位紧急编印防疫书籍、报纸、杂志以及音像、电子、数字等新媒体出版物,及时反映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积极向好态势。有的连夜印刷防疫宣传品,传递正能量,提供防护培训的教育引导;有的加班印制防疫包装印刷品、防疫物资用品使用说明标签等,为一线疫情防控行动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作为出版印刷行业的博物馆,我们将牵头会同出版协会、印刷技术协会和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一道,向全国出版印刷行业单位公开征集疫情防控相关出版物、印刷品等实物,遴选并纳入馆藏,以记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白衣天使治病救人、全民抗击疫情的史料,收藏出版印刷行业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所采取的积极行动,更好地展示出版印刷行业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进一步严抓自身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以必胜的信心和坚决的行动,服从服务于大局,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作贡献。
吴克敬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真话经得起考验
“不能让真相还在穿鞋时,谣言已满世界跑。”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的这句话,是我最近听到、看到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最接地气的一句话。
在我看来,如果真诚地说人的好话,特别是在人后说,这个人一定是幸福的;如果刻意地说人的坏话,特别是在人后说,这个人一定是痛苦的。说人好话,他是坦荡的,什么时候都能直面他人;而说人坏话,他是阴暗的,常常要躲着他人,躲不开时,还要来编瞎话,掩盖自己的丑恶。同样的道理,说真话的人是幸福的,而说谎话的人是痛苦的。哪怕说了真话被冤枉,被惩戒,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要紧,因为真话经得起考验,时间会还真话一个公道。而谎言则不能,哪怕巧舌如簧,可以获得荣誉,获得奖赏,但最终会被时间识破,露出谎话的尾巴,而遗臭万年。
暴发在武汉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又是一次证明。证明说真话的难度,常要付出许多生命财产的牺牲,才能觉悟到。
楼宇烈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教授、博导
自信是最好的“不药之药”
在当前防疫、控疫、战“疫”的时刻,最重要的是增强自信、坚定自信。自信是最好的“不药之药”,它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医学理论的根本精神。
此刻,我希望大家能战胜疫情。追根究底,引发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无限度地放纵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后果地疯狂攫取自然资源,并且肆意挥霍、浪费全球的资源。因此,人类如果不能从节制自己的欲望入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潜伏着的、对未来造成严重威胁的隐患。我认为,21世纪是人类应当认真地自我检讨,并切实节制自我欲望的世纪。人们需要设计各种科学合理、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新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阎崇年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
防治结合 人定胜疫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引起广泛关注。我是学历史的,想到历史上的瘟疫,历朝记载,史不绝书。
元朝大都,暴发瘟疫。《元史·朴不花传》记载,仅宦官朴不花奏请朝廷批准,允许买地埋葬饥疫死者尸体,“前后瘗者二十万”。《元史·后妃传》也记载,顺帝皇后奇氏出赀命官“葬死者遗骼十余万”。这两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说明疫情极其严重。2003年非典期间,我写过《瘟疫防治的历史经验》。历史的经验是,瘟疫暴发,季节性强,断然隔离,防治结合,群防互济,人定胜疫。
当下,从中央到乡镇,面对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同心携手,全民防治,疫情蔓延得到初步遏制,相信很快会取得全国防疫抗疫的鸣金收兵。人类总是战胜一次一次的瘟疫,取得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推动文明不断地向前发展。
我是一介书生,虽年老体弱,但心态乐观,宅在家里,每日写字,著作新书,生活充实,期待送走瘟神,欢庆胜利。
金波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
为孩子安排有趣生活
两年前,我住进了老年公寓,每天的回忆和思考都离不开孩子。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可以理智地对待、理智地适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很难适应,会变得焦虑烦躁。这时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想,如何帮助他们安排好与外界隔离的生活。
前些天,我在微信的视频上看见一个小孩子哭喊着对妈妈说:“你不让我出去玩,这是很不好的事情。”妈妈说:“外面有病毒啊!”孩子说:“我看不见‘病毒’……”。听着孩子这天真的话语,我笑了。但是,当孩子不停地哭喊时,我笑不起来了。我想,我们对孩子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在当下的非常时期,如何对待孩子,这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是否理解他们的要求,是否尊重他们的天性。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我们对孩子都要有一种萦念系心的细腻感情,多理解尊重他们,给他们安排一些有趣的生活内容。
最近,我参与了接力出版社的网上唱童谣活动,我又看见了孩子们的笑脸,他们唱童谣的声音真好听。
苏雨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从自律成长中收获新知
教育无形,润物有声。疫情期间,教育“返璞归真”。面对日益严峻的防疫态势,教育从被动变主动,从老师到屏幕,从课堂到居家,从课表到随时。大家都在积极主动地做教育的“自我修行者”,在文学经典中修行腹有诗书,在线上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平台上博览人类文明,在各种资源平台上磨炼专业本领。
身为一名教育出版人,更应在这个特殊时期,坚守教育报国之初心,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发声。通过免费提供多种教学课件、电子书、试题库、在线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服务教育、服务师生,让学习无处不在,让思考随处发生。
疫情之下,让我们从自我学习、自律成长中收获新知,精进智慧,汲取更多向上的力量;让我们从阅读中感受光束照亮生活的温暖,享受振鹭于飞的自由,体悟心灵滋养的丰盈,在暂停键的“无奈”中日渐从容,在不出门的“拘束”中得享自在。
臧永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主动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和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影响全国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的出现,对中国的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出版社的生产经营工作。人民文学出版社迅速反应,通过数字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资源,这是出版社在非常时期对社会和公众能够并应该尽到的责任。
同时,充分利用作者资源,为湖北武汉重点疫区的读者录制多部短视频,或鼓舞人心,或鼓舞士气,出版社第一时间进行剪辑加工,通过新华网、《南方都市报》、湖北新华书店等机构传播。并且,出版社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关于抗疫的主题出版物,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更注重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注重策划此次抗击疫情工作中的故事,弘扬医护工作者不惧危险、迎难而上的工作精神,弘扬全国各地快速反应支援武汉的无私奉献,弘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面对困难的精神等。
其实,不仅出版业,整个国家在这次疫情中也有一定损失。当下,所有人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帮助国家尽快渡过难关。
范吉平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众志成城定能战胜困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责任”一词成为最新出现在新闻标题中较多的词汇。疫情当前,履行社会责任让企业的力量汇成暖流,流向武汉、流向湖北、流向全国的抗疫一线。为了做好全人群心理防护,减缓和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作为出版人,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卫生应急出版、免费公开发行,或免费开放数字图书馆,为抗击疫情提供参考,为早日战胜疫情保驾护航。同时,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出版人,与我们一道全方位出击,共同为战“疫”出力。这些点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汇集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战胜疫情的坚实社会基础。
庚子立春已过,冬日终将离去。乌云势必遮不住阳光,我们必然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实现百年目标不遗余力。
常青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从小故事中汲取大道理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出版人不能缺位。少年儿童属于易感人群,在此次疫情期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自媒体、杂志等平台,引导小读者居家阅读,并策划防疫专题内容,向广大少年儿童宣传新冠病毒防护知识。
疫情是一面放大镜,也是一本社会大书。危难关头,有那么多人向死而生,义无反顾: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医护人员、瞒着家人义务护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武汉快递小哥、连夜组织将新鲜蔬菜送往武汉的山东退伍老兵、悄悄写下遗书带着所有家当到武汉为医护人员做饭菜的川妹子,以及全国军民和海外同胞、友人不遗余力地援助、捐赠……为孩子们生动诠释了“担当”“高尚”“爱国”等抽象字眼,什么样的人是值得追捧的明星?什么样的精神是需要崇尚的品格?什么叫做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相信我们的孩子可以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大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感恩、救助他人,长大后成为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王泳波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呵护儿童心灵成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苏少社意识到,即便是抗疫读物,也要体现儿童的阅读心理、阅读特点,这样才能做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真正帮助他们成长的抗疫读本。为此,本着出版人的职业责任和家国情怀,从儿童阅读、儿童心理关爱角度,策划了一批绘本故事、知识读物,引导少年儿童如何在疫情和灾难面前,乐观、科学地应对,学会自立、懂得关爱。总之,呵护儿童的心灵成长,给予他们精神力量,开展有益又有趣的生命教育,是我们少儿出版人的职责所在。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下,数字化传播显示出特别的价值,这也促使我们出版人进一步去探索和构建自身的数字化出版体系,加快融合发展。当然,出版业作为一个整体,更需从行业层面,去思考和探索今后的数字出版之路。而数字出版的根本在于内容资源。因此,开发具有原创价值、具有文学和思想厚度的内容,将始终是一流出版社的根本目标。整个行业,也应进一步尊重原创,拒绝同质出版,打击盗版。
史飞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疫情见证并升华了民族精神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中华大地上每天都上演着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疫情是折射世道人心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看到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疫情见证着世情,疫情也考验着人性。每天浏览新闻时,我都会被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以及一些先进的人和事感动得热泪长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家国从来都是一体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日久而弥新的传家宝、民族魂。中华民族历经千载而不衰,屡遭挫折而不败,靠的就是这种精、气、神。此次疫情再次见证和升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毁家纾难的民族精神。天佑中华,万世流芳!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