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原来《木兰辞》里的“未解之谜”这么多

2020-03-26 11:52:35 文汇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北朝民歌《木兰辞》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那么,首句中的“唧唧”到底是什么声音呢?25日,一堂中学生空中网课,引发不少家长和学生的讨论。与空中课堂老师给出的答案“叹息声”不同,不少家长举证自己上学时课本注释为“机杼声”,也有人举证说是“秋虫声”。到底应该作何解释?

记者采访了几位名师,发现学者给出的解释也有好几种。不过,有学者也指出,诗无达诂——高质量的学习与阅读离不开思考与质疑的精神;让更多人学习关注古诗词,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吸引力与价值。

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要把“唧唧”当作一个象声词来理解,这是一个书面语,一切细碎之音皆可以泛称“唧唧”。而在《木兰辞》中,用“唧唧”描写木兰的叹息声并不存在歧义,后两句“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已经说明了一切。古人深知“唧唧”这个书面语的用法,因而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样的例证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树出云,咸皆唧唧。”《梁诗》卷二八施荣泰《王昭君》:“垂罗下椒阁,举袖拂胡尘。唧唧抚心叹,蛾眉误杀人。”在这些诗句中,“唧唧”均可解释为叹息声。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则认为,“唧唧”在此处理解为“机杼声”更为恰当,正是因为“木兰当户织”才会有织布机的声音,木兰突然停下了,发出了声声叹息,织布在前,叹息在后。“如果一定要说‘唧唧’是叹息声,也无伤大雅,本来诗无达诂。”黄玉峰说。

“唧唧复唧唧——就是起兴,可能有意思,也可能并没有意思。钱钟书曾举例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吃苹果你吃梨,前句仅提供节奏。”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告诉记者,从文本上看,正确的解读离不开诗意的完整、贯通和融成,但目前阶段对《木兰辞》的研究仍是有限的。无论是解释为“虫声”“织布声”还是“叹息声”,似乎都成立。

那么“唧唧”是何声?看来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正如几位学者不约而同地表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相比拿出一个答案,争论和探讨不仅是寻找答案的过程,也丰富甚至创造着中国诗词文化艺术。陈尚君教授特别指出,《木兰辞》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尚有许多未解之处:比如成诗的年份到底是北朝还是唐朝?因为《木兰辞》中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更近于是对唐朝“府兵制”的制度描写。“学界对《木兰辞》的流传史并不清晰。只能说,这是一首从北朝到唐朝中期不断完成的叙事诗,它的艺术成就凝聚着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