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作家万胜:我的家乡在苏家屯

2020-03-27 12:06:06 沈阳日报 

作家万胜:我的家乡在苏家屯

作家万胜 李浩/摄

万胜不是一个满足现状的人。这从他从事过的诸多职业和不断探索过的文学路径,就可以洞见一二。而他又是一个不忘初心的人,无论身处何职,尝尽百行滋味,少年时的文学梦,依旧在他心头,最终他选择了全心全意与文学相伴。万胜说:“我不会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创作风格,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是我的追求!”

万胜是辽宁沈阳人,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作协小说委员会秘书长,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第四届辽宁文学奖得主。200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山花》《芙蓉》《鸭绿江》《芒种》等,出版长篇小说《王的胎记》《灵魂鸟》,小说北2830成员,现为《海燕》杂志社编辑。

人物小传

下河洗澡的孩子

万胜1972年出生在沈阳市苏家屯区,这是一个既有沈阳特有的工业气息,又混杂着农村乡土味道的地域。万胜的父母都是电缆厂的工人,而祖辈和家里的不少亲戚则居住在村落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他能听到父母讲述工厂里的奇闻轶事,也会托着下巴听农村亲戚唠家长里短,他的小学生活就是在家附近的乡村小学度过的。父母上班了,万胜就跟着小伙伴跑出院子,下河洗澡、进林子掏鸟窝、上山采果……这是一个快乐而生动的童年。

年少时,万胜就喜欢涂涂写写,愿意把身边的人和事编成零零散散的故事。那个年代的工人子弟,似乎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人生轨迹——上技校、当工人,子承父业,而这个轨迹,却与“作家”二字丝毫挂不上边。当万胜毕业的时候,他没能走进工厂,经济体制的变化,给了他更多种的机会和体验,工程队的小工、企业的保安……他尝试过若干职业,在人世间寻找着自己安心又适宜的位置。而这期间,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1999年,万胜开始像模像样地写作了。2000年《芒种》杂志在棋盘山召开的一次笔会上,正式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那是一次为期一周的笔会,参加笔会的七八个人都是沈阳地区的作者。笔会中,大家谈创作、评作品、交流经验……一切都围绕文学展开,仿佛整个世界都飘荡着文学的芬芳。笔会结束,万胜坐在回家的车上,一米八五的汉子,在车上旁若无人地哭得像个孩子。

直到现在,万胜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哭成那个样子:“我可能是觉得,兜兜转转终于寻到了跟自己内心深处最契合的那个世界,我舍不得离开它!”笔会之后,万胜的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兄弟》发表,他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

“我的家乡在苏家屯”

万胜早期的作品略显单薄,可那种灵动、智慧,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以及对人性的拷问,已经显现出了万胜创作的天赋与才情。万胜评价自己早期的作品:“不太成型,比较懵懂,内容写得比较杂,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其实他是在摸索,直到2002年,短篇小说《响亮的刀子》问世,万胜似乎找到了感觉。他开始把童年农村生活中的故事和人物一个一个地再现出来,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写了很多农村题材的小说。

《响亮的刀子》的主人公是农民老皮,不足万字的篇幅,写的是老皮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面对想连任的许主任的恫吓、威胁与蔑视,为投票权而产生的困惑、彷徨、反抗与无奈,而老皮所有的痛苦与仇恨,完全寄托在名叫大黑的狗身上。“这个故事是我从一个参加过农村村主任海选的朋友那听来的,又结合了我童年时期对农村生活的记忆。”万胜的作品中,很多人物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很多朋友都可以在他的小说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2005年,《响亮的刀子》获得了第四届辽宁文学奖,万胜把这个奖看作是对自己创作方向的肯定。他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城乡底层民众,尝试艺术表现上的创新,他继承了东北作家群的写实主义传统,并且充分展现了辽宁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对大时代背景下城乡小人物的关怀。万胜说:“我的家乡在苏家屯,这里是我贮藏丰富的矿藏!”

且行且探索

读过《响亮的刀子》,你会有个明显的感受:语言极其简练,有些语言堪称传神。“老皮一睁眼,太阳坐到村长家二层小楼的顶上了”、“别扔个草垫你就想下蛋”……区区数言,生活气息和人物性格扑面而来。

“我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的作品就是这个特点,我会尽量的删减无用冗复的文字,让文章尽量精炼。但后来我发现,我已经习惯了的这种表达方式,来完成城市题材或其他题材的作品就感觉到受限,而且老老实实讲故事的写法也让我觉得乏味。”

2008年前后,万胜又开始寻求突破,探索新的创作方向和方法。2009年,《一把名叫幸福的伞》诞生,这部借助了影视剧蒙太奇手法的小说,让万胜再一次收获了新奇和喜悦。接下来,他在创作主题上也尝试突破原有的农村题材,开始探索更广阔的空间。

在文学世界不断创作的二十多年,也伴随着万胜对自己人生方向的不断调整和尝试,最基层的工人和保安、生意场上的买卖人、文化馆里的创作干部……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了万胜的作品以源源不断的滋养。去年,在大型商场做了16年高管之后,万胜终于彻头彻尾地拥抱了自己的梦想,他成为《海燕》文学月刊杂志社的一名编辑,这下他可以全心全意投入自己钟爱的文学世界了!

几年的寻寻觅觅之后,万胜开始意识到,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的根,要有属于自己的场域,所以他决定踏踏实实地写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家乡。即将面世的《北窑》就是以他出生的地方命名的,写的人和事也都来自苏家屯的城乡接合部。与曾经的纯农村题材不同,这一次,他要写自己那个城乡接合的故乡,写那个混合着金属气息和泥土芳香的地方。

对于未来,万胜说:“我不会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我不想被某个框子给框住,我会不断地突破,不断地探索。这样从一个小的文学场域一步步向外探索,人的视野和胸怀也会更宽阔,到最后你的心里装着的就不光是一个北窑、一个东北,乃至全国,而是整个世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