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何建明
推荐书目
《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
《活着》 作家出版社
《三体》 重庆出版社
《浦东史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四川美术出版社
《美与暴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 广西人民出版社
《爱神之泪》南京大学出版社
《呼吸》 译林出版社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南海出版公司
其实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一个生命历程。
曾经为了“偷”读一本好书,我们是躲在被窝里或者在蚊帐内靠打着手电筒看完的。那时读书有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但同时又带来巨大的冲动和欲望感。那时阅读的每一本书和其中的内容常常刻骨铭心。
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为了读上一本好书,就得想法去买书后“独”看——把书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产。记得当时我特别喜欢《唐诗三百首》和《莎士比亚诗选》,于是就在凌晨两点钟起床,从部队军营跑10里路,然后再在新华书店排队五六个小时,等到8点开门才能获得一本心仪的好书,那个时候的读书真的如饥如渴。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候,读书就像“游泳”一样,把整个心身全部“投入”其中,这很惬意。那种见了图书馆就想“跳”、见了座位就想抢的感觉,其实很有趣。
在社会大发展的时代,我的读者是跟我的采访、写作相伴,这时的读书,我更愿意有的放矢。比如每到一个地方,为了尽快了解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人文,我更喜欢找当地的史志类书籍读。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能让你迅速对你所要书写的大地有了一种飞翔的思维和感觉,这对写作大有好处,至今我仍然一直惯用此法,所以每年出差回家,带的最多的东西是几大包书籍,它让我对祖国江山和每个地方的历史、人文、景物和现实都有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积累。这种阅读让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知更深刻与真实,对判断当代的社会走向具有特别的意义。
现在读书,我更愿意静坐在一个地方,手捧一卷书,然后凝视一片土、一景物,甚至一个人,或者分享一个时代的景致,去思考一个问题……这种阅读有些“老年式”,但它很有艺术感、深刻度,因而也会产生奔涌的新灵感。
我总认为,读书不应“读死书”和“死读书”,必须“读活书”“活读书”。人的生命有限,读书的目的除了增长自己的知识以外,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服务。所以读书就应该像选择自己的工作与职业一样,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必要性,否则那么多好书即使一辈子也可能只读了其中一小部分,那么人生如何更加辉煌和精彩呢?
读书与人生相伴,相伴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和影响人生,同时每个人的人生本身也应当是一本新“书”的内容,这样的读书和“书”的意义就会更加丰富与殷实。
对读书人来说,我们的世界是“书”组成的,而我们每个读书人,本应该成为一本本新的书……这样的读书才更具意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