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文学的日常》这部又长又慢的纪录片如何撩到年轻人心的?

2020-05-13 11:30:13 四川在线 

《文学的日常》这部又长又慢的纪录片如何撩到年轻人心的?

《文学的日常》这部又长又慢的纪录片如何撩到年轻人心的?

近日,由优酷视频、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正在优酷播出。

这部纪录片,聚焦马原和吴啸海、麦家和史航、谢有顺和阿来等5组、10位文学相关领域名人,以拜访和对谈的形式,展现作家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每一期时长为50分钟左右,在如今讲求短和快的时代,这部长且慢的纪录片,播出后却收获了不错的关注和评价,统计数据显示,观众也以90后年轻人为主,超出了出品方的预期。

记者采访了出品方和导演,听他们讲述这部纪录片一些台前幕后。

原生态拍摄:

许多可遇不可求的瞬间

《文学的日常》形式很明确,没有太多的第三人,只有拜访者与被拜访者,镜头一直跟随他们,在他们日常生活中,记录下他们之间的行动和谈话。

导演王圣志坦言,相较于很多长时间的追踪记录而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时间其实很短暂,每一期大概就是两三天的时间,但更多的工作在于前期。每一个作家都有其个性,也有其独特的精神世界。

例如阿来,拍摄之前就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沟通过程。在阿来的新作《云中记》刚出版的时候,阿来到广州一个书店做讲座,王圣志就跟过去,利用空闲时间与阿来聊天,后来阿来到厦门,他也跟着过去又聊了一会。王圣志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陆续地知道了阿来大概的性格、身边的好友的组成部分,然后得知阿来有一个非常喜爱对谈的朋友——中山大学的教授、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老师,他便又邀请谢有顺来参加节目,完成了这一期的拍摄。

虽然拍摄时间短,但在拍摄过程中,却完全采用原生态拍摄方式,没有喊“一二三开始”,而是任由拍摄对象们兴之所至、随意发挥,正是这样,记录下了很多可遇不可求的“高光”瞬间,也因此让片中出现了许多“金句”。

例如麦家与史航,俩人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谈到了作家的天赋,史航提到,有时候“天赋不是祝福,而是一种惩罚。”这句话,就让不少网友感叹。

而当麦家带着史航回到自己幼时的故乡,在故乡祠堂里遇见了一群人时,突然让麦家十分触动,讲了很多掏心掏肺的话,展现出平时不太爱示人的撕裂感,被导演组们拍摄下来“他打开了的一面”。

真实的对话:

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见解

《文学的日常》每一期中,两位嘉宾谈文学,但又有不少对话没谈文学,而是谈生活、谈审美、谈生死等等。

对此,王圣志说:“大部分的作家都是反思型的。他在生活里面会生活得很深入,迅速的抽离出来反思自己的生活的人,让他谈文学,也行。让作家不怎么谈文学,谈生死,谈时代的文学,谈审美的问题,大部分的作家反思完以后有沉思的时间,反观自己的生活,从他身上得到很多的洗涤和滋养,他们对生活的见解很重要,他们对时代的参考,比他的作品还重要。”

在阿来与谢有顺的对谈中,谈到了阿来成名作《尘埃落定》曾被退稿数十次,有一些编辑退稿的原因是认为这部作品太好了,太高雅了而市场无法接受要求阿来修改。

“我想我们什么时候在物质的领域当中,我们从来都是要好的,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阿来认为,而在文化领域里却发生了另一个偏差,那就是好的反而卖不掉了,反而没市场了,正因为这样,如今创作的人和阅读的人都在“取消难度”,文学上的审美是在走一个下行线。

王圣志介绍,每期拍摄前,会给作家们一个提纲,但实际上最后呈现出来的,很多并非之前设想的内容。

年轻人也爱:

他们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

据优酷纪录片中心项目监制介绍,《文学的日常》播出前,项目组认为这个片子的收看群体应该是中年群体,但播出后统计数据显示,观众群体以年轻的学生群体居多,不仅观看,还在网络山给出了积极且走心的评价。“这部片子对他们的精神的抚慰作用和引领作用是超出我们想象的。”

豆瓣上一位网友这样评价:文学不一定完全要“服务于”生活,但一定来源于生活,不管它呈现出来的面貌是怎样的,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所以作家作品应当是时代的镜子,文学不应该被当作某种“任务”“业绩”去完成。

《文学的日常》在优酷播出时,选择了在深夜的凌晨更新。王圣志认为,这就是一部属于夜晚的节目,白天去面对世界,而夜晚则是面对自己,可以走进文学,可以感受美好。

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张伟说:“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这样一部纪录片,也是希望给观众带来治愈的东西。希望他们这个纪录片走进作家的内心,读懂书中的东西,给情感上有共鸣,可以给内心有治愈的东西,从这一点来看,《文学日常》达到了这个目的。”

要了解文学:

仅看片不够还是要去阅读

《文学的日常》虽然名字与“文学”有关,但其实其中并未有太多涉及文学的专业性的内容,对于其中的作家,没有对其的成就或身份进行太多介绍,而对其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仅仅只是摘取了一些片段,没有更多地对其进行学术上的评价。

王圣志说,影像始终是浅显的,这部纪录片其实更多地是想传递给读者,文学是美好的,但是真正要了解一部作品、一位作家,光看片子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沉下心来,去真正阅读他们的作品。

事实上,这部片子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引导阅读。马家辉那期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专门到书店购买了马家辉的作品,甚至一度脱销。

“其实我们做同类型节目的时候,都愿意更多的展现他们的故事,情感、内心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不做唯一的答案,不说这个就是唯一的正确的,我们更希望他的解读或者是观点是开放的,每个人读完以后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恰恰是我们节目想表达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思想一定是非常丰富的,没有完全一模一样,大家都完全认可的,这个很难做到,这当中的不一样,这当中的碰撞会让大家收获更多。”张伟说。

据了解,《文学的日常》王圣志一共拍摄了10对作家,目前的第一季节目共播出5对,接下来还会有呈现类型更丰富的作家的“文学的日常”。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