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诗会”活动现场
2020年5月22日,“深读诗会”第十六期活动在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文学空间举办。本期活动通过朗诵与点评的方式,对主题诗人王亚明的诗歌创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一草一木总关情
诗人王亚明生长在北方边陲的一座小城——伊春,年少时热爱普希金、雪莱、唐诗宋词,常读贺敬之、郭小川、梁上泉等人的诗歌。对一切与诗有关的美好事物,他都充满好奇,如饥似渴。诗歌,装点了他的少年时光,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上世纪九十年代王亚明来到深圳,进入新闻采编行业,小兴安岭的白雪,在南方的暖阳下融化。之后他的诗歌写作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深圳浓郁的市场氛围和排山倒海般的商品经济大潮,并没有改变王亚明对诗的痴情。2016年,他回归诗歌创作,至今四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将近五百首诗歌。2019年,王亚明出版了诗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在学者常玢看来,王亚明是属于诗的,他生命中最活跃的细胞构成了他诗歌的基因图表。
曾有人说,写诗是年轻人的事,但王亚明从青年写到老年,诗歌生命经久不衰。年少轻狂时的诗学积累,又经历了风霜雨雪的岁月洗礼后,王亚明的诗歌得到了升华和精淬。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王亚明后期的诗歌创作,哲理诗占据了更大的比例,成绩也更加显著。作家王跃斌评论道:“诗歌诸多形式中,哲理诗是最难写的。抽象思维多些,则失于枯糙乏味;形象思维多些,又失之义理。难得的是,亚明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熔于一炉,既写出了诗歌的旨趣,又写出了哲学的理象。”
赋闲在家后,王亚明的诗歌创作少了很多约束,他写诗并不为发表而写,有些诗常常只为写给特定受众,或者只为写给自己。如今,他更加习惯用诗歌的方式来思考现实,用诗歌的方式来对话社会。他说道:“诗人至少应该是半个哲学家,没有思想的诗是立不起来的。”
王亚明的诗平静、朴实,鲜少在字里行间大呼大喊,题材也并不宏大。对此学者王瑞来评论道:“诉说一份细腻的情感,捕捉一丝瞬间的感受,有时并不需要宏大的叙事,一草一木总关情。”
诗的表达,有时不能用惯常思维去衡量
学者王瑞来评论道:“一首好诗,除了立意、构思和意境之外,辞义可视的语言美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在他看来,王亚明的诗歌处处都充满智性的诗眼,是有独特趣味的,也是耐咀嚼的。读王亚明的诗,读者不只能感受到一种韵律美,还有诗人在遣词炼句方面的匠心。王亚明的诗歌无论形式如何,节奏和韵律读起来都朗朗上口。王瑞来认为诗歌的高妙还在于道人所难道,王亚明的诗歌皆在情理之中,有巧妙的想象,也有深刻的思考。“诗的表达,有时不能用惯常思维去衡量。”王瑞来评论道。在他看来,品读王亚明的诗歌常常需要言外的想象,这些看似矛盾的诗眼也考验读者的鉴赏能力。
王瑞来认为,激情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没有激情的诗是文字的堆砌,至多不过是苍白的无病呻吟。在他看来,王亚明虽年逾花甲,但依旧诗情迸射,如井喷泉涌。与年轻人不同,年长者由于岁月的积淀,转向沉稳,如炉中煤火,虽无烈焰,却也炽热。王瑞来认为王亚明的血管里奔涌着激情,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深沉隽永。
王亚明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情感细腻真挚。作家王跃斌认为,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无情不成诗,也只有情真意切的的诗,才能有受众面,才能感染读者,与读者产生共鸣。王亚明的诗无论咏怀、记事、状物还是说理,都饱含深情。他对自己诗歌的要求便是:“不盲目地歌颂,不把虚情假话写入诗中。”
学者常玢指出,诗歌既属于文学范畴,也是哲学命题。在他看来王亚明的诗隽秀,精巧,蕴意丰富,饱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他评论道:“亚明的诗,语言凝炼,风格隽秀,构思独特,意境幽远,精巧耐读。生活中的一片云彩,一枚绿叶,一缕清风……信手拈来,巧然入诗。”他认为王亚明的诗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准和境界,但有时诗歌的表现手法还不够多样化,诗的层次和意境开掘也还可以更加丰厚。
媒体人夏和顺认为,“林海”和“大海”是王亚明诗歌中重要的两个意象。在他看来,王亚明在走出莽莽林海后的迷失造成了他的诗歌创作道路的中辍,而对海洋认识的加深激发了他的诗情,促使他重拾诗笔,回归诗坛。媒体人高嵩则评论道:“王亚明的诗既有深度又含蓄柔美,在诗海中明亮瑰丽,独树一帜。”在诗人唐春芝看来,王亚明的诗朴素无华,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叙述克制,但传达的内容却有强大的生命张力。
在作家朱一鸣看来,王亚明的诗题材都不宏大,但读完后,会发现诗人一直在思考问题,人生、社会、历史、良知、生命的意义等都是他笔下常见的命题。朱一鸣认为,王亚明的诗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以诗言志、以诗咏情的境界。他感情充沛、思路高远,能恰到好处地把控诗歌语言,使其整体结构达到心神旷达、得心应手之妙界。他评论道:“王亚明能在深圳这座大都市里保持着诗人难得的清醒,始终心系社会,心系大众,心系良知公德,难能可贵。”
据悉,“深读诗会”由深圳市作协秘书长赵婧、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总编辑朱铁军联合发起。诗会通过诗歌朗诵及评论的形式,每期重点推荐一位主题诗人。从2018年11月9日第一季启动至今,诗会已经举办了16场主题活动,相继推荐了孙文、黄惠波、马兴、王松禄、赵婧、范明、黄灿然、眉儿、何进、远人、蒋志武、阮雪芳、吕贵品、唐驹、李晓愚、王亚明等16位优秀诗人。有别于一般流于形式的诗会,“深读诗会”强调小而精,不重规模而重规格。参与诗会的嘉宾实行邀请制,力求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水准。参加诗会的嘉宾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刊物主编,有著名学者及文学评论家,有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参与诗歌现场的诗人、作家、朗诵家、评论家、艺术家累计达400余人。2019年11月,“深读诗会”集结了第一季12位主题诗人的诗歌作品及相关评论,以《特区文学》专刊的形式进行了集中展示。诗会举办至今,主流媒体报道上百篇次,网络媒体报道超过300余次,网络总阅读超过10万余次,在社会和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刮起一股读诗的风潮。可以说,“深读诗会”已成为深圳诗歌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
近年来深圳的诗歌创作势头强劲,呈现出多元并存、繁荣生动的格局,多种诗歌风格形态,多个诗人群落,互相渗透、交融,组成丰富性、多元性、先锋性的深圳诗歌生态。但深圳诗歌发展的时间短,底子薄,缺少历史的积淀,也缺少当下的关注,对诗歌人才的挖掘,对诗歌精品的推介,其力度和深度还稍嫌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深读诗会”应运而生。深圳市作协秘书长赵婧表示,“深读诗会”的发起初衷是基于一种朴素的、单纯的心愿,让诗歌现场融入诗情、诗性,融入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人与诗歌之间,语言与情感之间,返璞归真,去繁芜而从心、入境,回归到真诚、质朴、温暖、自然、随性的诗歌交流现场。关于“深读”的涵义,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总编辑朱铁军解释说:“诗歌是承载想象的,语言是承载想象飞翔的翅膀,‘深读’的内向与外延空间也与诗歌一样,有表面之意,也有想象的羽翼,目前赋予它的,是深度阅读、深层阅读,也可以是深圳阅读,阅读深圳。同时也很希望,它是深情的。”
据介绍,“深读诗会”今后将会增加更多现场元素、学术元素,以更加多样灵活的形式,更加新颖的内容,以及更加广阔的文学探讨空间,为热爱诗歌的人提供一个有感动、有共鸣、有温度的平台。
王亚明,曾在北方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9年调入深圳新闻单位,现已退休。1971年起开始在《北方文学》《哈尔滨文艺》《青年诗人》《青年诗坛》《当代诗歌》《青岛文学》《中国青年报》《文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988年4月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漓江诗会”,有诗歌作品收入《黑龙江省1949-1989诗歌选》,出版个人诗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多篇(部)诗歌、报告文学、电影剧本、散文等作品被收入各种选集并获奖。
附:王亚明的诗
我与天亮只隔一道墙壁
在一米八的床上
翻来覆去
空调的风
总想冷却这个夏季
今天的一页
什么时候翻过去
关闭的电视
正在预约
明天的消息
睡眠
是最古老的屏蔽
外边的一切
都不属于
个人的世纪
谁会在梦中
寻找南北东西
清晨有一堆瞎话
送给并晕眩
那个到来的日子
入夜的色彩
在墙的两面
静止
此刻一定有
尚未归巢的生灵
在途中游弋
那条小路
没有理会
时间的暗示
厚厚的窗帘
垂直了黎明的影子
我与天亮
只隔一道墙壁
属于我的天
一直亮着
别人的天
神知
2018.8.9
今夜,星空无声
夜色
把鸟的翅膀
收拢成
简单的图腾
酒隐身于
各自的瓶中
鸦雀无声
寂寞的窗口
流出点点灯火
散落的文字
此时
忽暗忽明
时节的温度
试图调剂
一座城市的心情
单薄的风语
省略了
常态的点评
想象的芬芳
开放于
春天的边缘
如水的月光
还没有辉映出
柳绿花红
鲜活的生灵
流星似的陨落
长长短短的轨迹
总在撞击
痛感的神经
有一种沉重
不知如何衡定
重得让人
无法昂起头来
仰望今夜的星空
2020.2.23夜
灵魂的影子
阳光下
太多的影子
比那些身体
显得更加笔直
看不见衰老
触摸不到情欲
甚至不泄露
丁点个人的隐私
即便没有肌肤的体温
也可能被誉为
普通人的
伟人式站立
善与恶
都在土地上
打造
复制人的模具
如果丑陋的灵魂
也有影子
水晶般的眼睛
会不会艰于呼吸
2019.9.20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