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郑州小姐弟出版诗集如何爱上写诗?姐弟俩这样说

2020-06-02 10:05:27 大河网 

“都说市中心的地价很贵/那我站到市中心会不会身价倍增?”“拉面/顾名思义/就是用拉面拔一次河”“每一粒撒哈拉的沙子/都想逃离撒哈拉/因为撒哈拉里除了撒哈拉/就只有撒哈拉”……六一节前夕,郑州一对小姐弟出版的诗集《一个叫“灵感”的人在敲门》引发关注。

姐姐泰惠13岁,弟弟泰华11岁,两人从四五岁开始写诗,并都在专业诗刊发表过作品,姐姐还在10岁时就出版过诗集《幻想集》。孩子是如何开始写诗的?当许多家长深陷教育焦虑的时候,如何让诗意陪伴孩子成长?

近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孩子的母亲、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孙瑜。她说,这两本诗集其实是孩子心声的具体表现,生活中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多听听孩子的话。现在很多孩子天天生活在学习的管道里,到学校上课,回家写作业,手和脚都没有机会伸到外面,而美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别忽略了孩子被灵感诗意笼罩的瞬间。

孩子在天真可爱的年龄段会自然生发出诗意的语言

大河报记者:姐弟俩是如何开始写诗的?是你有意引导的吗?

孙瑜:美来自对生活的发现,孩子小时候出去玩,我都会引导孩子去观察,比如,今天的云是否和雨后的云不一样呀?记得弟弟有一句诗说“被泪水洗干净的云更白”,其实这就是诗呀。

孩子在天真可爱的年龄段,会自然生发出诗意的语言,但需要整理和记录。孩子四五岁时,有些字只知道发音,所以妈妈就充当“行走的打字机”,当听到孩子特别有意思的语言,我会记下来,可能当时就一两句话,但之后还能有新的思考,生发成一首诗。

其实,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生活中的美,也忽略了孩子被诗意笼罩的瞬间。

大河报记者:因为你是作家,所以很多人会猜测,这些诗是不是你帮孩子修改的?

孙瑜:发自内心地说,我真修改不了,其实成人和孩子不是一个语言系统,孩子的诗我也写不出来,尤其弟弟的诗,和成人不是一个脑子出来的。而姐姐的诗比我写得好,一些诗我读后很震惊,心想这是一个孩子的思考吗?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欣赏。我也搞文学创作,眼睁睁看着后浪扑上来,甚至有点汗颜,后生可畏。

我会对孩子说写完之后默读一遍,检查一遍错别字,最好再朗读一遍,看看诗歌的语句通顺不通顺,让孩子自我调整。我主要是整理,差不多就是编辑的工作。

常让孩子读经典

大河报记者:姐姐的诗富有思辨性,很老练,给人感觉不像是一个孩子写出来的。

孙瑜:姐姐的诗歌之所以有哲学的思考,与阅读有很大关系。我常让孩子读经典,一次姐姐看到家里的《百年孤独》,用了两个月时间读完,对马尔克斯的文学表现力非常惊叹。这便是经典的力量,其文字里的哲学思考、人生观、想象力都是普通的读物达不到的。我不建议给孩子看中学生作文选等,还是要更宏观一些,而不是急功近利。姐姐阅读经典当中学习到很多,无法用语言罗列出来,是日积月累的味道,会在漫长一生当中受益。

大河报记者:培养出两位优秀的“小诗人”,其他家长可以模仿这种方式,让孩子写诗吗?

孙瑜:我不希望将孩子冠上“优秀”这个前缀,更希望弟弟是鬼马精灵的快乐男孩,姐姐是热爱阅读、敏感细腻的女孩。我觉得记录是完全可以模仿的,遇到诗意敲门的瞬间,家长要能捕捉到。

当然,我不认为每个孩子都能被培养成诗人。但这种美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美是诗歌诞生的源泉,孩子成长一旦是看见了美,便会尊崇美、选择美,对假恶丑没有容忍度。家长要培养孩子诗意的发现,发现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在爱好中发展成一技之长。

大河报记者:弟弟的诗作里出现了许多如手机、3D打印、机器人等时代感很强的词汇,平时让孩子玩手机吗?

孙瑜:我注意到许多家长让孩子与电子产品隔绝,甚至是只让孩子穿着古装背《三字经》,但这能适应这个时代吗?我觉得要让孩子看到时代的变化。古代生活多单纯呀,吃的东西简单,没有国际化的海量信息流通。手机电脑是今后不能被替代的社交手段,家长不要对孩子玩手机太厌恶,需要适当地控制,但不能断了与社会现代化接触的途径。总之,逆势而行是不可能的,要顺势而为顺势引导。

如何爱上写诗?姐弟俩这样说

13岁的姐姐泰惠:

以前总有人问我,我是怎么开始我的写诗生涯的,那时我还太小,不会回答,现在想来,与其说是我在写诗,倒不如说是诗在呼唤我,而我恰好回应了这呼唤。我以后还会写诗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珍惜花朵绽放的每一刻,而不是任由它枯萎。

11岁的弟弟泰华:

我为什么能把诗写好呢,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灵感”敲了我的门,但它只敲了我一人的门吗?不,并不是,它可能已经去在敲门的路上了,只希望你不要把它拒之门外。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