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出版 >

让文学从院子和圈子走向大众

2020-06-16 11:21:08 中国青年作家报 

成都这座有着美食时尚,市井生活,人间烟火味的悠闲都市,今天是否还有对纸质书刊的情怀?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纸媒究竟怎样突出自己的优势?带着这些疑问,我准备做一个市场实验。经向主编申请,把我们的《星星》诗刊拿去摆摊,地点就在四川省作协大门口——红星路二段。

为什么这次文化摆摊的实验要选择在这里呢?这是因为红星路二段是一条有文学故事的道路,四川省作协,省文联,川报集团,成都传媒,新闻出版局,大大小小的出版社都曾经在这条500多米的道路上熠熠生辉,成为四川省文化出版的心脏地带。而在省作协门口曾经的书店,也是一代作家们的回忆,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曾写过一篇博客文章《关张的小书店》,痛悼一家小书店的关门。他说道:“文化,文化,这个城市的人,这个城市所有能发出声音的地方,无时无刻不在空谈着文化,但在今天的大城市中,就是这种恰好映现着文化趣味的小书店却一日日悄然凋零着。”同样,作家聂作平在《红星路》一文中描写过这个小书店:“作协大门左侧,曾有一家书店。书店很小,不超过十五平方米,而书总是太多,不得不严严实实地塞在书架上。店员只有一个,是一个很普通的妇女,姓冯……然而,有一天,书店没有开门,此后一连几天都如此。这才听人说,书店关张了……以后,书店改成了老北京布鞋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尤其是这个变数重重的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纸媒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小书店的关张,无疑不是纸媒受到冲击的最真实的侧记。还有一个最明显的迹象,就是大街上的报刊亭的消失,以前老百姓要看报纸期刊可以在街上随时买到,现在几乎跑遍一个城市,都买不到今天出版的纸刊。对于仍然喜欢纸质书刊阅读的人来说,除非通过邮局订阅或是在高级书店购买,而前者冗长繁琐,经常会被寄丢,后者往往多是时尚类的,传统纯文学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接触文学的途径被斩断,他们更容易通过网络平台的推荐,而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以题目“吸引流量”,推送的信息多如牛毛,又无法辨认。有的人提出为什么当下很多人容易被“带节奏”,网络暴民会越来越多?古人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怎么样去分辨有用信息,引导大众去了解好书?在信息爆炸化的时代,太多的选择会让人无法选择,人们似乎更愿意有人帮他们做好,直接列出书单,却失去了自我主动挑选的快乐。虽然线上新媒体非常方便,但是对于在场感的挑选心爱之物却无法做到那种满足感,我叫它“试阅读”。在地摊或是书店中,你在挑选阅读的书籍期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阅读与满足。

在这次摆摊的实验中,购买者有初中生,有奶茶店员,有文艺青年,有中年路人。他们有的是新闻出版人,有的是学生,有的是打工者。在当下,纯文学的诗歌本身就属于小众,原以为无人问津,却没想到仍然有很多人主动来挑选购买,甚至不顾同伴催促质疑买这些书有什么用时?一句淡然的“你们不懂我”而坚定买下心爱之物,让我深深触动。让更多的人来翻阅文学期刊,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文学编辑在做什么?文学不是一个圈子的自娱自乐,它只有真正地融入大众生活,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文化价值。文化摆摊不是为了让它只是成为商品,而是一种文学的期许与希望。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诗意的生活,文化摆摊,让星星从天上来到人间,文学从院子和圈子走向大众。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